招商银行私域运营案例解析
提到银行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会是高档、体面、轻松等等,似乎根本不担心没有流量。
私有领域是一种流量运营模式,由于流量红利结束,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才逐渐被各行业重视起来,所以很少有人把私有领域和银行联系起来。
但现实是,银行之间的竞争早已演变成了存量博弈,对于很多银行来说,如果不能留住流量,不能有效运营,而是继续用广撒网的方式获取流量,是一种巨大的成本负担。
因此,可以看出,很多银行已经进入民营领域,由于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员工专业素质较高,产品种类相对集中,银行在民营领域的经营具有先天优势。
在目前的银行业中,招商银行无疑是在私域交通运营方面做得比较好的银行之一。
相较于传统的国有四大行–工、农、中、建,招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尝试更为积极,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招行的两款手机APP "招行 "和 "掌上生活",MAU(月活跃用户)高达1.07亿,其中 "饭票 "和 "电影票 "两个生活场景的交易金额更是接近100亿,均远高于四大行 这两款手机APP是招行最早的两款手机APP。
这两款手机APP是浙商银行打造的第一个私域流量池,为了进行精细化运营,浙商银行还将APP的用户按照粘性分成了三个层级。
内环用户–;下载了App并绑定了交行借记卡的用户,这是交行的核心客户,大概有1亿人。
中环用户–;那些已经下载了APP并绑定了交行信用卡或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或借记卡的用户,超过2000万。
外环用户–;已下载APP且未绑定银行账户信息的用户,接近2000万。
通过在2款APP中嵌入大量的金融和生活服务场景,招商银行不断推动外环、中环客户向内环的转化,一方面增加客户粘性,另一方面扩大自身的用户规模。
私域流量运营的核心其实是依托于真实的用户关系,而最有效的用户连接路径基本是围绕微信生态展开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招商银行是如何基于微信做私域运营来支持其业务的。
活动流程详解
第一步,渠道引流
与其他公司的私域运营相比,招行的线上引流路径其实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但其引流速度却非常高效,就笔者加入的几个企业微信社群而言,一个200人的群,被动扫码的上限在几个小时内就被填满了。
那么,央视网到底是如何通过流量生成快速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的呢?
微信公众号推送
首先,吸引流量的最重要渠道还是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官方公众号的菜单栏中,央视网首先引导用户通过领取特殊福利的方式点击活动页面,然后就会看到醒目的 "入群领3个花呗 "的活动banner,邀请用户入群。
在横幅下方,还可以看到 "周三食品五折"、"入群赢iPhone "等活动文案,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参与热情。
除了公众号的菜单栏,交行还利用了自己公众号的一个特殊功能– "交易提醒 "信息自动回复。
只要用户关注公众号并绑定交行银行卡,每次消费都会自动收到消费提醒信息,而交行也巧妙地将私域引流词嵌入其中。
这样做之后,不仅引流效果好,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而且被引流进来的用户也非常精准,他们都是CBC卡的持有者,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同时,为了方便后期更精细的私域运营,CBC并没有让用户随机入群,而是提前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授权,将用户分配到合适的私域社区。
当然,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按地理位置选择加入相应的社区。目的很简单:进入社区的用户越精准,后续的付费转化效果就越好。
官方应用
吸引流量的第二个渠道是央视官方运营人员的朋友圈。
很多用户之前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加了央视官方运营人员的企业微信号,但1对1的私聊转化毕竟工作量太大,也不适合生活场景的福利转化。
因此,交行需要激活这些 "老用户",将其引入专属的福利社区,进行进一步的运营转化。单从活动海报来看,"周三提前购五折"、"周扒皮大餐 "等文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邀请你的朋友来引流
还有一个吸引流量的方法,就是通过老用户邀请新用户。
事实上,无论是5折食品、0元就餐还是打折电影票,央视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更多的用户申请自己的银行卡,一旦有了银行卡,消费自然会随之而来。
因此,可以看出,推荐朋友申办银行卡的用户的优惠力度也是最大的,而且根据推荐人数的增加,优惠也是阶梯式叠加的,增加了用户邀请的积极性。
第二步,接受流动
在以往的私域运营案例中,企业都是先将用户加入个人企业微信号,然后引导用户到群里进行运营转化。
相比之下,CBC首先跳过了添加个人企业微信好友的步骤,直接将用户拉入企业微信社群。在社区运营过程中,当用户有进一步需求时,才会要求用户添加央视网专属运营人员的企业微信信号,这样做的好处是对用户做再次筛选,更加精准。
用户进入群后,首先收到的是自动推送的欢迎信息,包括详细的社区专属福利清单,比如什么时间段有什么福利,用户可以一目了然。
自从我加入该群后,该群一直保持着200人的临界质量,这意味着社区最初的保留非常成功。
有些群组甚至出现了因为人气太高而被腾讯官方封杀的情况。
除了丰富的购买福利,为了更好地维护群组用户的活跃度,群组公告自然也不能少,比如规定用户不能做哪些行为,提醒用户注意个人隐私,以及提醒用户在遇到信用卡问题时私信专属账户管理员等。群体维护和促进转化都是不耽误的。
第三步,运营转化
在建立了私域流量池后,CBC的大部分运营转化动作基本都是在社区内完成的。
社区专属优惠券
CBC社区的第一大特点是有大量的消费券,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总能满足用户这样或那样的需求。
生活优惠
在早、中、晚三餐时间,CBC还会向群里的用户发送一些附近的美食优惠,非常贴心,如果刚好是平时吃饭的地方,会增强用户粘性。
电影优惠
在群里推送院线电影的优惠信息,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而且基本上都是当时院线的大片。
视频号的购物和饮食福利
此外,央视网还拥有自己的生活类视频号,通过主播发布各个美食店的视频,与社区用户进行联动,不仅促进了社区与视频号的相互导流,也对用户的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联合福利抽奖
建行还与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各大视频平台合作,通过社区专属的抽奖活动吸引用户参与,当然主要是为了提高优惠券的转化率。
节日乐趣的好处
例如,在 "520 "活动中,为了迎合年轻人,特别设计了一个名为 "优质男/女朋友等级测试 "的趣味活动,然后借助 "幸运抽奖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转发,以带动流量。
应用的流量转化
用户通过扫描社区活动的二维码,进入央视官方APP完成 "收集喵喵 "任务,可获得各种福利券,既活跃了社区氛围,又增加了用户对APP的粘性。
及时答疑
当然,如果用户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社区运营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甚至不惜录制视频为用户答疑解惑,以提升社区内每一位用户的服务体验。
除此以外,CBI社区还有各种促进用户转化的福利活动,如 "春季福利日历 "和 "夏季福利日历 "等,不胜枚举。
可以看出,建立大量的微信私密社区的目的很明确:将新老用户按照地理位置分流到不同的群组,通过各种推广活动进行精细化运营,实现发卡和消费的最终转化。
第四步,裂变式增长
最后,对于新用户的增长,交行的做法相对简单粗暴,就是用足够的利益来打动老用户,引导他们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办卡。
办卡邀请的好处是递增的,邀请的朋友越多,得到的好处就越大,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的参与热情。
活动亮点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私域运营方面有哪些亮点?我们也来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收集了社区的反馈,及时调整了运营策略。
在之前的私域案例中,很难看到有公司为具体的运营做用户调研,但CBC做到了。
问题不多,用户几分钟就能填完,但该收集的信息基本都收集到了,比如 "你加入哪个频道"、"你成为会员多久了"、"你最喜欢什么活动"、"你希望增加什么活动 "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收集和整理,CBI可以清楚地了解其私域社区运营的现状以及用户的喜好和期望,进而在此基础上调整其私域运营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匹配的服务和优惠。
其次,将群组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使运营更加高效。
在用户进群之前,交行会先获取用户的地理信息,然后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地域进入不同的企业微信群。
这样做很有必要,也很有用,因为交行的福利社区注重生活消费的转化,而用户在群里收到的优惠券大多必须在线下商店消费,所以只有与地理位置相匹配,优惠券的转化率才会最大。
关于优化的建议
至于CBC做私域运营的不足之处,这里也要提一下:缺乏1对1的精细化运营行动。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只是在疯狂地传播优惠券,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做1对1的运营?原因很简单:社区运营在地域上不够精确。
以我个人的经验,群里有很多优惠活动,让人应接不暇,但大部分活动我可能不感兴趣,我可能只对电影、美容优惠感兴趣,但如果要我一个个去看信息,肯定会嫌麻烦,最后群可能打不开。
但是,如果你把用户添加到企业微信朋友圈,并按标签分类,如果你做过用户调研,你可以根据他们的喜好,如电影、美食、数码、美容等,对他们进行标签。然后你可以根据这些标签给他们打上标签。
然后,根据这些标签,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做私聊推文或朋友圈推文,因为更精准,用户的活动参与率会更高,而不是去群里辛苦翻看历史。
结语
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已经是各行各业不争的事实,银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招商银行围绕消费场景构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只是银行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只有与自身的产品和业务相结合,才能在私域发挥真正的作用。
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流量本身就是价值,对于银行来说,如果不做转化,不在平台上搭建场景,在各种场景中嵌入金融服务,那么流量再多,也只是一串无用的数字,无法产生实际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