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6:48 作者 :小品 围观 : 次
全书名:《道德经》
作者名:老子
译注者:黄朴民
出版方: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191
前言老子,又名老聃,曾经官至「周守藏室之史」,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界泰斗,人民的精神领袖。老子在当时地位不低,影响力也不俗。我们熟知的孔子也曾经专程登门问礼于老子,在与老子讨教之后,孔子由衷叹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就是说孔子觉得老子如真龙在世。
由于《道德经》的流传,今天的我们足够幸运,可以透过它再来重读老子的高深智慧。《道德经》一书分为「道经」、「德经」两篇,共计81章,仅仅五千字,但是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了为人、处世、用兵、治国等方方面面。从古至今认真研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深受其益。
《道德经》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风采更胜往昔,它的光辉熠熠的朴素辩证法,饱含智慧的妙语箴言。深刻玄远的大智慧,今日读来仍能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慈,立身以「慈」立身,人就会有爱于人,不自私自利。
老子说的「慈」指的是爱心加上同情感,即我们应该对天下万事万物都抱有一种慈悲为怀的心态,而对于身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地施予爱心给予爱护。
老子曾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里所谈的「谷神」就是老子推崇的道,而玄牝之门则是能够生产万物的母性母体的代称,老子将道类比为我们的母亲,认为道是一切的开端,他衍生了一切。
只有他存在,我们才能生生不息,万事万物才能得以存在。而另一方面,他也如同母亲一般,养育我们却不索取,给予我们却不自恃有功。老子借此表达了他对道德推崇,也表现除了对生命的赞美,对于母性的赞美。
面对这样如慈母一般的大道,我们个人更应该懂得慈爱反哺,因为只有这样,才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表现,我们的家庭才能更加美满。
老子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在很多地方的解读有所偏差,有一种解读是:天地没有任何的偏爱,将万物都看作是祭坛上头草扎的狗,让他们自荣自枯;而圣人也没有任何的偏爱,将百姓看作是祭坛上草扎的狗,让他们自生自灭。大家听到这可能就奇怪了,都把百姓当做圣坛上的草扎狗了,这还能称作圣人吗?这里我们就要理解一下老子的思想就是无为而治,顺应天时自然。这里的圣人对于他人其实恰恰是大爱。
就像后来朱元璋对这句的解读谈到:「圣人之心,无不虚而无不实,无不惜而无不弃。......是不弃而弃,不惜而惜,故民乐自然。」什么意思呢?圣人的心,对于百姓没有特殊分别,没有亲有疏,而是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子民,所以老百姓反而怡然自得。
老子想要向我们传导的是,下则爱人以德。用慈爱之心一碗水端平。做事情对事不对人,让事物顺应它自生的发展过程,包容体恤他人不易,也不强求别人的回报。这样你会发现身边的人自然会敬重你,喜欢你。这就是老子想要我们拥有的状态。
想要练就这个慈就要求我们去发现万事万物的规律,去真正同理他人的内心。像老子反复强调的:「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就是,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做到胸怀宽广,包容一切,这样才能大公无私继而君临天下,然后和宇宙融合为一体,这样的人就算是得道了,他终生多不会又危难。
老子的说法虽然玄妙,但的确是对我们十分有效的提醒。
二、俭,持身以「俭」持身,人就会富足长久,不贪婪无度。
老子在这里提到的「俭」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节俭,吝惜。二是说收敛,克制。他不仅指人们对于人力,物力的节约,还指精神的聚敛,能量的积蓄和时机的等待。
老子特别提倡一个啬,也就是吝啬的啬。他认为凡事留有余地,带几分虚空才能长久发展。例如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他告诉我们,自满自骄,不如适可而止;将铁器打磨的非常尖锐,却难以长时间保持这种锋锐。黄金碧玉堆满了你家的厅堂也没人可以长久的守住他们。
一个人如果富贵并且傲慢,那就是自取其祸。只有成功、得名了之后懂得急流勇退的人,才顺应天道。
生活中有的人恃才傲物;有的人富贵骄纵,难免招来祸患。老子看来这些都要引以为戒。因为无论是贪名还是贪利,都是我们填不满的欲望,欲望之火可以焚身。像刀刃一样你无度的打磨最后看似锋利却容易折断。
我们对于生活,对于工作,都不可以过度的追求。生活中多一份清净心,不去追求外在的锦衣玉食。工作里多一份平和心,不去追求虚名。也不过度的攫取自己的能量,像如今许多年轻人过度的加班,无限度的工作,这也是不知节省人力,不知以「俭」持身的例子。
像老子说得:「知足不如,知止不殆。」懂得满足的人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的人不会有危险。生活有退有进才是艺术,工作张弛有度才是学问。
三、谦,持身以「谦」持身,人就会自谦利人,不张扬炫耀。
老子说的这个谦,是谦虚的谦。这里头还有句他的名言叫不敢为天下先。这里也有两层意思,一方面老子认为谦表现为不争,谦让。另一方面则认为这是指退守,居下。
老子最为推崇水的姿态,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一直认为拥有最高修养的人就和这水一样,能够滋养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他可以呆在大家都不想去的恶劣环境,这样的人正是不和万物争,所以也不会引来责怪和怨恨。
很多时候,太过锋芒毕露只会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但是懂得以柔克刚的人反而会有更多的收益。
像留候张良,年少时也是头脑充血的少年,指望着刺杀秦王,鲁莽行事当然不会成功。后来去了刘邦身边,他把百炼钢练成了绕指柔,最终帮助刘邦成就大汉,报了家国之仇。而他从来不邀功,总是将功德归于刘邦,大汉建立之后更是退居二线不再问政。所以最后他成就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己,成为了留候。
我们活在当下,许多时候,应该沉下一份心,踏踏实实做事,而不是去指望上级无故的垂青,他人的赞誉。只有夯实自己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功名是附赠品,只要努力了,得之我幸,不得也无所谓。但是得到了也不炫耀,不傲娇。更不却和人争短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平稳。
在他人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耐下性子来做好了自己,最后发现,时过境迁,他人追求的终成空,而你获得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才是大智若愚的大智慧。
因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我显摆的人,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能声名远扬。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的反而飞黄腾达。正是因为懂得不争,懂得一个谦字,天下反而不能和你争。
后记在当今,《道德经》里的义理,仍旧如一股清流可以抚慰我们的心灵,也给我们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