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6:51 作者 :小品 围观 : 次
全书名:《花旗帝国:金融奇才桑迪·韦尔传奇》
作者名:[美]莫尼卡·兰利
译者名:刘晶晶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03599
前言很多人认为,书是宝藏,人们的思想和经验的精华都在书中。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身边每一个人都看成一本书,他们身上也藏着无尽的宝藏。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种方法进步非常快,因为和人交流比和书的频率高,而且更直接有效,不用费那么多时间。既然都懂得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那么就更要懂得从他人身上获取宝藏。
一、让自己更强在工作期间,不懂的事情远比懂的要多,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向那些在这方面更有知识、更有经验的人提问。如果身处一个好的公司或工作环境,还是能从周围的资深人士身上学到很多,比如老板、领导、同事或者客户。学习他们的优点,获取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能帮你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认知水平。
一个人要成为牛人,需要很多时间。加速这个过程的方法就是抓住任何机会,主动去问别人问题,向他人学习。当碰到那些在我们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做得很好的人,比如销售、营销、管理等,都可以试着创造机会和他们交谈,向他们讨教。
这本书,告诉我们的,就是应该如何向身边的人学习,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总是在强调学习、看书、培训,乐此不疲,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佳的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没有向身边的牛人、大神、专家等学习的,更好的学习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形象具体,而且极具可操作性,还可以随时请教,以修正调整。
比如,最重要的是,不需要花费我们一分金钱。我们需要付出的只有用心观察,然后比对调整。当我们自己还是一个菜鸟的时候,最好的学习就是模仿。
二、《花旗帝国》《花旗帝国》这本书记录了花旗银行CEO桑迪·威尔的人生轨迹。他从一名跑单员开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将花旗银行打造成了金融帝国,对金融业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为什么?因为一般的传纪书,都是努力吹捧传主,粉饰缺点。然而,这本书保持了自己的独立观点,并没有因为威尔的位高权重而一味美化,从而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威尔。他有他的过人之处,谋略、胆识非凡,极具眼光,但脾气暴躁,热衷于权力,心胸狭窄,而且非常偏执,对亲密关系的处理很糟糕。
而后跟着他16年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助理杰米·戴蒙,到最后也和他闹翻了。1998年,当威尔成为花旗集团CEO的时候,他就向戴蒙承诺,等我退休,我就把位置让给你。结果,几个月后,他就把戴蒙给赶走了。8年后,他73岁才真正退休。
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呢?事实上,商业上的事情,很多地方无法解释。生活,也不需要解释。
我们无需去理解这件事情,而更需要知道的是:所谓的牛人,有时候只是一个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这一点,在戴蒙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他从小助理变成了为响当当的财团摩根大通的CEO。
戴蒙的父亲是老牌证券公司希尔森的员工。后来,桑迪·威尔收购了希尔森,和戴蒙的父亲成为好友。在两家的交往中,热爱商业的戴蒙受到了威尔的巨大影响。在大学期间,戴蒙还曾对威尔收购希尔森这件事情进行案例分析,威尔看完后赞不绝口。后来,大学毕业后,戴蒙打电话给当时担任运通公司总裁的威尔,请教择业问题。威尔的回答是,来帮我吧。从此,戴蒙成为威尔最可靠的助手。这一跟就是16年。在威尔身边,戴蒙学习得很快。威尔十分欣赏他的智慧、自信和风度,认为戴蒙可以胜任华尔街的任何工作。
不久之后,53岁的威尔从运通公司下台,戴蒙继续追随他。两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套公寓里住了一年,共同谋划,准备东山再起。他们从接管巴尔的摩商业信贷公司开始,齐心协力,不停并购公司,以700万美元起家,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超级金融帝国。在重建帝国的过程中,戴蒙得到了威尔的真传,他头脑敏锐,手腕果断,友好而精明。他们的关系日益亲密。有一次,威尔告诉媒体他和戴蒙的关系:「我有一个儿子,他有一个父亲,我们不是相互利用,我们之间是真挚的爱。」
人们相信,戴蒙将成为威尔的接班人。他一边在学习,积蓄力量,一直在等待机会,能够独当一面。毕竟,没有人愿意一直当小弟。然而,花旗集团组建九个月后,戴蒙被迫出局。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人的意见开始出现差异,贪恋权力的威尔也不愿意看到戴蒙对他构成威胁。戴蒙辞职的消息宣布后,花旗银行股价下跌近5个点,市值蒸发110亿美元。戴蒙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虽然被一脚踢开,但是戴蒙内心并不慌乱,他在等待时机。
一年之后,戴蒙重出江湖,担任全美第五大银行美国第一银行CEO。他需要这个职位,在金融领域来证明自己。结果,他做到了。短短几年后,他把美一银行俨然打造成一个「西部花旗」,2004年,摩根大通收购美一银行,合并后规模仅次于花旗集团。2006年,戴蒙成为摩根大通CEO。如今,摩根大通的体量已经超过了花旗集团。虽然戴蒙和威尔后来闹翻了,但多年之后,当被问起偶像的时候,戴蒙的回答是桑迪·威尔。
从助手逆袭成美国最有权势的银行家,杰米·戴蒙完美地诠释了向他人学习的力量。
有一句话这么说: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戴蒙的人生轨迹也正好实践了这一点。然而,跟对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好「跟对人」这个优势,用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成就自己。
那么,我们身边的牛人是指什么人?我们又将如何向他们学习?
三、学习对象3.1向同事学习同事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人,只要用心去发现,就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公司的骨干或者大咖,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需要看细节,看到他人的优点,再思考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我们向同事学习什么?
工作态度认真、遵守工作纪律的同事,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在某些方面是能力超群的同事,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专业能力。善于汇报工作,能够准确了解上司意图,善于和上级和其他部门沟通的同事,要学习他们的沟通能力。对于有一技之长的同事,则可以向其进行请教或学习他们的长处。善于说服客户的同事,可以向他们学习说服能力。...总而言之,我们要跳出「我就是我的职位」的局限,跳出边界后,就会发现别人的很多优点,值得学习的地方越来越多。如果能够多多向同事学习,自然就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当然,在职场中,学习技能是有优先级的,而且针对每个人都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以跳槽涨薪为目标,那么重点关注的是目前的这份工作里跟我们配合较多的同事的技能,尤其关注紧密度更高的和薪水更高的。而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其实需要的是尽可能的全才,即多数公司不会把岗位分得很细,一个人能都干了的是不会想雇两个人。
3.2向上司学习向上司学习,重点不在于找出上司的可学习之处,而要是克服内心的障碍,多和上司沟通交流。只有多占用上司的时间,多和他互动和交流,才能学到更深层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工作中的难题,上司一句话就能让你豁然开朗。
很多人都有点害怕上司,对其自然是敬而远之。或者觉得上司太忙,不好意思打扰他。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既然对方是上司,有问题的时候,自然要找他。也不要惧怕权威,不要不好意思,要勇敢地找上司交流。但是,有一个重要前提,要让他觉得,我们的事情很重要。这样上司自然乐于和我们交流。
3.3向牛人学习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牛人,他们也许是行业内的大神,也许是自己的优秀客户,也可能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也许是名人,等等。那么在和他们接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留心观察,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为自己所用。
2011年,李开复要出版了一本书:《微博:改变一切》。因为要赶在过年前上市,所以团队的人全部上阵,加班加点,用21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赶出来了,创造了业内的一个奇迹。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李开复从创新工场找了文字功底和校对能力最强的人组成团队,把关文字质量。最后,他亲自上阵,亲自把关,将所有文稿亲自校对修正。其认真和敬业精神,让人很是值得学习。
工作几年,我们都可以接触到不少牛人,若在细心想想就可以知道,从人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书上学到的深刻。牛人之所以出色,必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3.4向失败学习成功基本是无法复制的,但失败却一直在批量复制。我们懂得了失败,自然也就知道如何获得成功。
回忆往事,马云说:「1996年,我们曾被3个公司骗得差点死过去。但是,只有艰难会迫使你一直走下去,顺利只会使人忘乎所以。最重要、最珍贵的是,犯了很多错误,走了很多弯路,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明天的挑战。别人没想到办互联网企业会有这么痛苦,我有比这痛苦20倍的心理准备,那就不会失败。只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错误,总会有办法解决。」
牛人的成功之处很大部分就在于向失败学习。史玉柱就是一个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的人。在刚刚复出的那段时间里,史玉柱曾自嘲自己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当巨人一步步成长壮大的时候,他最喜欢看的是有关成功者的书。在巨人跌到之后,他看的全是有关失败者的书,希望能从中寻找到爬起来的力量。
因为年轻,因为没有经验,因为头脑容易发热,所以我们很容易受挫。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失败会加速我们的成长。平时我们不要过多地关注成功经验,而要把关注点放在失败上,敢于失败,多学习一些教训,向失败学习。所谓成功,就是不失败。当我们知道了如何避免失败,自然就能成功。
四、成为牛人关于成为牛人,只要我们心怀热爱,付出努力,然后就可以等待时间给予答案。
从菜鸟变成牛人,可分为四个阶段。
新手(菜鸟)。熟手;大致需两三年。高手;大致需三五年。牛人;至少五到十年。也就是说,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完全是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牛人。但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足够热爱,并且善于学习。如果不够热爱,那么很多时候最多只能达到熟手层次,无法成为高手或者牛人。当然,这是一般规律,有些天才天生就是牛人。
后记有个哲人说过,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观察走在自己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什么领先,学习他的做法。所以,当我们经过持续的努力,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从失败中积累力量,我们自己可以成为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