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3 05:30 作者 :小品 围观 : 次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水分的减少是衰老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水分逐渐减少,致使皮肤干燥,皮下组织萎缩。老年人需要多饮水,老年人新陈代谢率降低,使人体内生水减少,肾血流量随之减少,肾小管吸收功能降低,尿量增多,亦使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此外,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常因缺水而诱发或致病情加重。因此,老年人的补水就显得格外重要。
老年人不能感到口渴了再喝水,因为老年人对口渴的感觉较为迟钝,感到口渴的时候,体内缺水可能已到了中等程度以上。所以,老年人要坚持定时、定量喝水,每天饮水量应在1000〜1500毫升。除每天上午和下午定时饮用1000毫升左右的水外,以下几个时点饮水对于老年人实属必要。
晨起后要饮水老年人在夜间睡眠时,因呼吸、出汗、排尿等途径使水分散发,体内组织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代谢废物积蓄,再加上早晨交感神经兴奋性高,体内肾上腺等激素分泌增多,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些因素不仅会增加对组织器官的损害,而且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起床后饮杯水,可在20分钟内使黏稠的血液得到稀释,促使血压下降,血运正常,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2•睡前要喝水:老年人睡前喝水有多方面的好处
补充白天及预存夜间水分的散发。老年人因胃肠功能降低,对定量饮下的水难以按需吸收,有效补水量多显不足,要靠增加饮水次数加以弥补。 防治冠心病。由于活动、出汗、夜尿多,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加大,心肌供血不足加重,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睡前喝一杯温开水,可大大降低血液黏度,血流加快,有效防治冠心病。(3)防治缺血性中风。饮水不足及夜尿增多的老年人,常于夜间发生脑梗死。由于老年人大多有动脉粥样硬化,若夜间不能及时补水,狭窄的血管腔血流变慢,很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半夜喝杯水据统计,脑血栓的发生时间多在半夜。由于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缺乏,加之夜间因呼吸、出汗、夜尿等水分的流失也较多,机体又处于静息状态,所以,半夜是一天中血液黏稠度的最高时段。因此,如果在半夜喝一杯白开水,有助于防治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建议老年人的床头柜上放一水壶或水杯,起床后、睡觉前、午休时、如厕前后,可随时按需喝水。喝水时要小口慢饮,喝几口后要停顿数秒或几分钟,不能一杯水一饮而尽。
多次适量饮水步入60岁之后的老年人,体内的水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30%—40%,会出现慢性脱水现象。由于老年人感觉较迟钝,对体内缺水的自我感觉不灵敏,体内缺水时不易感到口渴。还有些老年人为避免麻烦刻意减少饮水量,尤其是晚上更因害怕影响休息而不敢饮水。很多老年人认为喝水就是为了解渴,口不渴就不用喝水,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不渴不等于身体不需要水,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就会使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导致心脑血管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体内水分含量少还会影响肾脏排泄功能对废物的祛除。因此,老年人为了健康,要养成每天不渴也要喝点水的习惯。
老年人喝水有讲究,应适时适量饮水,每天喝水以1000~1500毫升左右为宜。一k般应分多次饮用,每次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一次喝大量的水容易使血容量猛增,加重心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