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作文(北海道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
去日本都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企鹅,富良野的福,还有八音盒店。日本自由行签证挺讨厌的。直奔机。酒店机票超低价订购。作文七月十六日上午不到五点。 服务贴心,飞向北海道,出行便捷...
2024-06-15 15:03 作者 :生活常识达人 围观 : 次
关键词:海南渔民;东海;北海;更路簿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地名命名的历史悠久,文献记载较多。海南渔民也有一套自己的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系统,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地名系统。尤其是海南渔民称西沙群岛海域为“东海”、称南沙群岛海域为“北海”的地名命名最为重要,代表了海南渔民在帆船航海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在远海、深海航海的能力,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南海诸岛的有力证据,也是中国人独有的历史性权利。然而,对海南渔民为何称西沙为“东海”、称南沙为“北海”,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应是源于“东北风”的信风。
一、“东海”“北海”名称的来历诸说
海南渔民称西沙群岛海域为“东海”、称南沙群岛海域为“北海”的地名命名,至少在清代已在渔民民间广为流传,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在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中,一般都有两篇最主要的篇章,即赴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篇,分别命名为《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所谓“立”,意思是“确立”,是渔民经过多次在西沙和南沙群岛的航海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最佳的、已经成功的航线和更路,可以为自己、后人、别人提供一条标准,故才能称“立”。据琼海市潭门镇渔民介绍,能够称为“立”的,一般需要六七次的实践,才能“确立”是可行的。
在1983年中国政府公布的287个南海诸岛标准地名中,不再使用这两个海南渔民的传统称谓,随之,“东海”和“北海”的称谓也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对于这两个名称的来历,学术界并没有停止讨论。截至目前,已经有十多种说法,除了相同或类似的说法之外,主要集中在“气候说”“方位说”、借用中国传统命名说、海南渔民传说等7种说法,现一一列举如下:
(一)“气候命名”说
也可以称为“季风”来历说,即以南海季风(又称信风)吹来的方向来命名。南海诸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农历十一月至翌年的三月盛行东北季风,五月至九月盛行有规律的西南季风,故海南渔民取东北风的“东”字,将先到达的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称为“东海”;称后到达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北海”。
最早提出因“东北风”命名的是郭振乾先生,他据“老渔民蒙全洲口述,去东海、北海《更路簿》的第一句话是‘东北风’。海南渔民过去出海渔业生产用的是大木船,没有动力设备。每年十一二月从海南岛张帆出海,乘东北风到西沙,张罗补给一二天再乘东北风下南沙群岛作业,待次年四五月西南季风时满载而归,已成定例。渔民沿此惯例把西沙群岛海域称为东海,南沙群岛海域称为北海。”这一句话的“东北风”非常关键,意思是海南渔民从海南岛出海到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都是乘东北风南下,先到的西沙群岛便以“东北风”的“东”字命名为东海,而后到的南沙群岛则以“东北风”的“北”字命名为北海。
刘南威先生也说:“海南岛渔民熟悉季风规律,并利用季风来命名。如东海(西沙群岛海域)和北海(南沙群岛海域)。在帆船航行时代,海南岛渔民乘东北风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从事生产活动,先到西沙群岛,张罗补给一两天,再到南沙群岛。于是,海南岛渔民就取东北风的‘东’,称先到达的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东海’;取东北风的‘北’,称后到达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北海’。”
(二)沿用古代传统旧名说
20多年前,韩振华先生就对季风说提出质疑:“有人说是由于利用东北风到南沙群岛,故名。利用东北季候风行船,这是中国帆船早就知道的事,且乘东北风驶船所到达之地,几乎遍及整个东南亚(缅甸除外),为何偏偏把正常利用东北风驶船,一般皆能到达的地方,却专指南沙群岛为东北风可驶船到之‘北海’。况且东北风与北海,除了‘北’字相同之外,也看不出有任何关系。”他接着说:“其实,南、北洋即南、北海,海南岛的琼海,亦称‘南洋’,它是以千里石塘为其界限,石塘以北为‘南海’或‘南洋’,这是传统的称谓,亦即中国之境的南洋。‘北海’或‘北洋’,即‘中国海’或‘中国洋’,元朝时称北方中国人曰‘北人’,至今越南人仍称中国人曰‘北人’,中国曰‘北国’,故‘北海’也就是中国海之谓。”
将南沙群岛称为“北海”始见于谢清高的《海录》。该书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刊刻于咸丰元年(1851)。该书在《小吕宋》条记载:“掘井西沙,亦可得水。沙之正南,是为石塘,避风于此者,慎不可妄动也[原注:(石塘)以上属南海,以下属北海]。”
谢清安《海录》截选
中国古代的传统称呼是北上南下,“以上属南海”即指今西沙群岛,“以下属北海”即指今南沙群岛。可见此时已称南沙群岛为“北海”。谢清高本人“早年随商人到海南岛贸易谋生”,此时海南渔民的《更路簿》已经非常成熟了,谢清高在海南岛听渔民讲述称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按照韩振华先生的考证:“南沙群岛被称曰北海,可以追溯到南宋时代,才有可能把南中国海称为北海,即中国海。”韩振华先生的说法如果成立的话,说明海南渔民给南沙群岛命名“北海”时沿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名称。这也证明了海南渔民从南宋时期就在南沙群岛捕鱼作业。
郑庆杨先生的说法,先是说“东海”因东风的风向命名:“每年冬季,海南岛潭门渔民趁东北季风开往西沙,因为风向与海洋流向的影响,靠自然风力驱动的帆船驶离潭门港,其航行方向是船头对着东方开去。因为渔船向东航行而到达的那片有岛礁的海域,因此,潭门渔民便把那儿称为‘东海’。”简言之,就是渔民把向东方开去的海域称为“东海”。而在说“北海”的来历时又引用了韩先生的观点:“在海南渔民的意识中,位于北方的大陆是非常遥远的地方。古代海南的耕海人,把大陆称为‘北山’。海南岛的潭门渔民都知道‘北山’非常遥远,因此,海南省潭门渔民便把南沙群岛叫做‘北海’。北海所指之意,就是十分遥远的海域。”
(三)方位说
对于渔民称西沙群岛为“东海”的来历,有人主张是因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的东部故名。如已故何纪生说:“西沙群岛称‘东海’,意即在海南岛之东。”王彩先生也说:“东海即东航首抵的西沙群岛海域。《广东新语》所述‘万州城东外洋’和《岭外代答》述及‘东大洋海’所指海域均与俗名东海同义。东,渔民常用称方位词。”
但这些专家,有的并没有说海南渔民为何把南沙群岛称为“北海”,因为如果按方位说成立的话,南沙群岛就应称为“南海”。所以有的专家或引用韩先生的“北山”之说:“渔民的观念中,中国的中心在遥远的北方,因此,‘北’具有遥远之意。据此,他们把远方俗称北方,把遥远的大陆俗叫北山。南沙群岛因处在遥远的南海海疆而被称为‘北海’。”或引用郭振乾、刘南威先生的“东北季风”说。如曾昭璇、曾宪珊先生说“西沙在万宁之东方海上,故名‘东海’”,而“因渔民是由西沙下南沙的,顺北风南下,故名南沙为‘北海’(北风送达之海)”。意思是说,渔民称西沙为“东海”是因位于海南万宁市以东故名,称南沙为“北海”是因风向故名。“因渔民是由西沙下南沙的,顺北风南下,故名南沙为‘北海’(北风送达之海)。”
(四)分界说
韩振华先生认为:清代时,万里长沙以东作为中国的海面,以西便是外国海域。“又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大洋北部亦称北海,以南沙群岛及其海域为界,至今海南的渔民仍以‘北海’此名,指称南沙群岛。海南渔民所用的《更路簿》除了个别抄本把‘北海’改为‘南沙’之外,绝大多数仍以‘北海’称之。‘大洋’以外或以南,称曰‘外大洋’,是外国的海洋。记载上所说的‘中国之境’这个‘洋’,亦称‘北海’(今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生此界限’、‘以限海国’,‘分华·夷、中·外之界’,皆明确指出大洋以北的北海,是中国之境。”
(五)海南渔民的传说
笔者在调查中,听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渔民卢家炳说:“我们渔民就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我小的时候(笔者注:卢家炳生于1950年),家里的爷爷、父亲都出海了,经常看不到他们,于是就问奶奶、母亲,爷爷、父亲去哪里了?奶奶、母亲在家里也不懂他们在哪里捕鱼,就告诉他说:‘顺着东北风开走了。’另一种说法是:奶奶、母亲告诉我:因为我们的船出海时的方向是往东面开去,到一更船的时候就看不到了,于是就说‘往东海去了。’现在我们这一代人都不叫东海、北海了。”琼海市潭门镇孟子园村渔民世家王书宝说:“听祖辈传说,我们把大量珍贵的公螺拉到新加坡去卖,当地的人经常会问,是哪里来的,我们就给他说是北边海的鱼。久而久之,就简称‘北海’了。”
(六)其他说法
王利兵先生认为:“因为南沙群岛位于船队航行的前方,而潭门渔民的渔船需要乘着东风季风行驶,所以过去潭门渔民就习惯性地将南沙群岛称之为‘北海’。”无论“位于船队航行的前方”或后方,都是与海南渔民的地名命名无关的。
笔者曾经认为是按照地图上的位置说法:“这是海南渔民依据这两个海域位于海南岛的地理位置而命名的。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海南渔民航行时是朝东南方向驶船,故称东海;南沙群岛位于西沙群岛的南边,海南渔民从西沙群岛朝南行驶,在地图上显示为北方,故称‘北海’。……按照我国古代的地图绘制方法,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近现代才改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故称南下北上。”现在看来此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二、东北季风使中国人获得的南海历史性权利
海南渔民称“东海”和“北海”的最早来历只能有一个,其他的说法应该都是衍生的或后起的,甚至是错误的。究竟它是怎么来的,又缺少文献记载。所以,只能通过合理的分析,来确定哪一种来历才更有道理,更有说服力。
(一)东北季风对海南渔民航海的重要影响
南海诸岛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有规律的信风(亦称季风)在距今约50万年前就形成了,至今每年很有规律地刮来。11月至翌年3月,是南海诸岛盛行东北季风的时期,来自亚洲大陆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向南吹来的东北季风,以平均4-5级的风力,进入南海;5月-9月,南海诸岛又盛行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刮来的西南季风自南向北吹送过来,平均风力为3级;而每年的4月和10月,则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期,风向不定;7月-10月,是台风盛行季节,约占全年总数的80%,尤其在9月份是台风最为集中的时候,全年大风日数平均约为40多天,其中10月-2月约占全年总数的73.3%;“4月和10月为季风转换时期。3月-9月约占全年总数的26.7%”;12月到次年的4月份,南海诸岛基本上没有台风。
强劲的东北风不仅可以带来丰富的饵料和充足的氧气,而且有利于鱼群和珊瑚的生长,只要能避开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台风季节,季风就是古代渔民航海的唯一动力。在帆船航海时代,海南渔民祖祖辈辈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航行,正是依靠的这种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动力,没有风,渔船就无法在海上航行。因此,“东北风”和“西南风”决定着渔民出海和返回的时间、航行的速度和航向,甚至决定了生命的安危和捕鱼的丰歉(每年的1月-5月正是“大春海”的渔汛期),遭遇了台风是航海人最危险的时刻。所以海南渔民在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中,用风向命名这两大海域是他们最为重要的命名。
在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中,渔民将开往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更路称为“东海更路”和“北海更路”篇名。有些《更路簿》中的句首还专门写上“东北风”三字,如蒙全洲口述《更路簿》,有的在时代比较早的《更路簿》条目中,绝大多数的条目之首都有东风、东北风、南风、西南风等字样。林鸿锦的《更路簿·往东海庚度》一篇的多数条目,首句也有风向记载,如第2条“北风上东,自红草上把兴,用乙辛,二更收。”
(二)海流对渔民航海的影响
虽然南海的海流非常复杂,因不同的海域海流也不同,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属于较强的“风海流”性质,即随着风向而流动。当东北风刮来的季节,海流流向西南;当西南风盛行的季节,则海流向西南方向流,故海南渔民说:有“什么风就有什么流”。在盛行东北季风的时期,海流流速每小时0.8-1.5海里;在西南季风盛行的时期,海流流速平均每小时0.5-1海里。每年的4月和10月,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期,海水流速转换不定。1月份最大流速时可达3海里。掌握了海流的流向可以助推航行速度,但在有些海域必须避开急流或危险的海流,这在《更路簿》里屡有记载,如苏德柳的《更路簿·立北海各线更路相对》第1条“自三圹往北海双峙,用乾巽,至半洋潮,回巳亥。二十六(更)收。”意思是说:渔船从三圹(浪花礁)出发,开往北海(南沙群岛)的双峙(双子群礁)时,使用罗盘的“乾巽”针位,至“半洋潮”时用“巳亥”针位,航行二十六更到达。这里的所谓“半洋潮”应是指的潮汐和潮流,意为半日潮。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航海时受到潮流的影响,且南沙群岛海域海流紊乱,暗礁和沙洲众多,才自古就被航海者称为最危险的海区。
(三)中国航海技术的先进性是海南渔民得以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生产作业的条件
罗盘(又称指南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时期就已用于航海。有了罗盘就可以在一望无际的南海上辨别方向,也可以日夜兼程地驰骋在远海、深海上,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航海技术。北宋地理学家朱彧已经记载了使用指南针的航海技术和“船舶去以十一、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船方正若一木斛,非风不能动”的科学知识。
清代渔民使用罗盘图示
海南渔民在帆船航海时代一般带3只罗盘,一只坏了就将另一只换上,以防迷失方向。在南沙群岛就有3个礁盘用罗盘方位命名:分别为丑未(诸碧礁)、西头乙辛(日积礁)和东头乙辛(蓬勃暗沙)。
海南渔民很早便掌握了南海季风的自然规律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从海南岛东部出海,到次年的农历三月,在台风季节到来之前,无论是否鱼满船舱,都要返回海南岛。也就是说,海南渔民是在冬春二季利用吹来的东北向季风正盛时期在西沙和南沙群岛生产作业的。而且,正赶上南沙群岛的“大春海”的渔汛期。另外,海南渔民在行船时,还要有针位11.25°至15°之间的夹角,以抵消季风风力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千百年来海南世代渔民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航海经验的总结。
由于越南和菲律宾分别位于南海诸岛的西部和南部,他们无法享受到大自然带给中国人的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气候条件,也没有祖先传给的指南针和造船的航海技术。海南渔民首先到西沙和南沙群岛生产作业,就首先给南海诸岛的岛礁命名,并在南海诸岛拥有的历史性权利是独有的。
中国从汉代一直到15世纪,造船和航海技术都遥遥领先于世界,渔民可以分享这些先进技术。在整个清代都是在南沙群岛海域用两桅杆以上的大船,能够减少台风带来的灾难及危险。而“越南渔船用竹子编造,船小,出不了大海”。“越南人用竹子制造船只,外涂甘马油和牛粪,内用木架顶着,一只船只坐3-4人,较大的船也能坐十几人,也是用竹编的,只能在浅海作业,不能船走外海,更不能到西、南沙去。”在南沙群岛也有见到过讲马来话的渔民,“他们的船小,一头尖,是两根桅的,也带有小艇,我们不跟他们接触”。据笔者近年对潭门镇80多岁的老渔民苏承芬调查得知,他们在中沙群岛也曾见过菲律宾的渔船,但他们的渔船也比较小,一只船上只有几个人。因此,所有在南海诸岛捕鱼的外国船只,都不是像海南渔民那样呈规模性、群体性的生产作业。
由此可以看出,海南渔民世世代代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生产作业,乘东北风是最重要的有利条件,因此将先到达的西沙群岛取“东北风”的东,将接着继续远去的南沙群岛取“东北风”的“北”,来作为对南海两个最著名的捕鱼海域命名,是最有可能的,与南沙群岛海域位于“东海”之南的方位没有任何关系。
三、东北信风是海南渔民称东海、北海的来历
笔者认为,海南渔民将西沙群岛称为“东海”、将南沙群岛叫做“北海”的命名是同一时期的,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不能隔断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海南渔民航海的风向有关。因为南海诸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变化有规律性,每年5月-9月盛行西南季风,11月-翌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在帆船航行时代,海南岛渔民乘东北风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从事生产活动,先到西沙群岛,后到南沙群岛。于是,海南岛渔民就取东北风的‘东’,称先到的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东海’;取东北风的‘北’,称后到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为‘北海’”。
(一)“顺风”命名海道针经书的传统
由于风在帆船时代的关键作用,海南渔民的许多《更路簿》里,在每个条目之首都有“东风”或“北风”二字置于句首,有些《更路簿》的书名就直接以吉祥语命名,如现存海南省博物馆的佚名《更路簿》就以《顺风东西沙更路簿》命名。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顺风相送》一书也是以“顺风”为吉祥的名字。
其余的说法皆理由不足。首先,对于沿用古代传统旧名等说。众所周知,中国对于南海地名命名的历史相当早,大约经历了两千多年,走过了从宽泛的所指到具体到某一海域的过程。如汉代时中国对南海就有了“涨海”“珊瑚洲”的称谓,唐代的《初学记》中已有“石床”“石堂”等命名和“九乳螺洲”(指今西沙群岛)的记载,宋代的文献已有“石塘”“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或“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七洲洋”等称呼,并已将南海的“‘长沙、石塘数万里’第一次将两个群岛分开,指出了以沙岛为主的‘长沙’(西沙)和以环礁为主的‘石塘’(南沙)”。据专家统计:“仅宋元明清四代,记述南海诸岛石塘、长沙之类的文献、图籍多达百种,名称叫法20余种。其中宋代有7种图籍,5种叫法;元代有4种图籍,3种叫法;明代有22种图籍,8种叫法;清代有70余种图籍,21种叫法。不仅如此,而且还给南海诸岛岛礁、沙、滩、洲起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字。”但海南渔民与古代官方文献对南海诸岛的地名命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名系统,在民国时期及其以前,海南渔民对南海诸岛从未采用过官方文献的地名命名,只有“石塘”(指永乐群岛)等极少数地名除外,官方文献也没有采用过海南渔民的“东海”和“北海”命名。因此,“位于北方的大陆”方位说、分界说等都不是海南渔民的命名方法和方式,海南渔民在遥远的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航海也不可能想到大陆人民是怎样给它命名的。
其次,海南渔民“东海”和“北海”分别取自“东北风”的命名是有连贯性的,不能截然分开。这是由于海南渔民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生产作业时最为关键的记忆就是“乘东北风”,先到西沙群岛,在西沙群岛的浪花礁或中建岛补充一些淡水和薪柴,稍事休整,仍然还要“乘东北风”继续前往南沙群岛。这是古代中国的“递进式”航海法。从南沙群岛返程时只要记住春分前后和“西南风”吹来的准确时间就可返回西沙群岛。因此,海南渔民的《更路簿》里对返程的条目基本不记。所以,将海南渔民“东海”和“北海”的命名来源分开解释和理解也是不足取的。
至于海南渔民的传说,都是有了“东海”和“北海”的名称以后所能记忆的说法,并不是说它的来源。至于因万宁东部故名“东海”的来历说,一说出自明代人黄淳在《崖山志》一书的记载:“七里洋,在文昌东海中,与吴川相对,一名七洲(洋)。”该句话完全可以理解为“在文昌东部,海中”的意思。而且这是一条孤证,不能作为明代已有“东海”地名的证明。
(二)“东海”“北海”的地名来历产生时间
那么,海南渔民对“东海”“北海”的地名称呼究竟产生于何时呢?许多渔民并不清楚它的来历,“渔民都说是祖先叫下来的”。看来,渔民对它的命名已经有了很长时间,它的来历在渔民的记忆和传说中已经消失。
现存的时代比较早的《更路簿》中,有的没有《立东海更路》和《立北海更路》篇目,而是将赴西沙、南沙和南洋的更路不分篇目地逐条叙述下来,如潭门渔民伍道熊的《来去顺利》等。说明此时赴西沙和南沙群岛更路尚在形成之中。
专家公认的现存抄写时间最早的是苏德柳的《更路簿》,是他13岁时(1921年)由其父(苏承栋)从“文昌县老渔民的抄本转抄来的”。该本《更路簿》第一篇篇名即为《立东海更路》,内容第1条:“自大潭过(东海),用乾巽,使(驶)到十弍时(更)。使(驶)半转回乾巽巳亥,约有十五更。”大意是说:船从大潭港去东海时,用单针乾巽等;第二篇篇名为《立东海各线更路相对》,第1条为“自三圹(浪花礁)往北海双峙(南沙群岛的双子群礁),用乾巽,至半洋潮。回巳亥。二十六更收。”据韩振华先生考证,该本形成的时间上限在清康熙末年(即18世纪初期),下限在清代的中晚期。
海南渔民对“东海”和“北海”的命名,实际可能比《更路簿》的文字记载还早。因为海南渔民前往西沙和南沙群岛航海生产作业的时间早在宋代就有了,可能是以口传的形式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但具体到哪个朝代,还有待继续研究。
总之,海南渔民称西沙群岛海域为“东海”、称南沙群岛海域为“北海”,是根据南海每年有规律吹来的“东北”信风而命名的,反映出中国人独有的历史性权利,是海南渔民对南海诸岛地名命名和航海技术的重要贡献,至少在海南渔民民间延续使用了数百年,至1983年中国公布南海诸岛标准地名时,海南渔民对“东海”和“北海”的地名命名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至今一些年长渔民仍在使用。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
作者:阎根齐
选稿:常宏宇
编辑:黄海红
校对:佘本金
责任编辑:伍晨嫣
图片来源:网络
传承《更路簿》文化遗产挖掘南海渔民地名价值
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历史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的考究与利用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海岛地名内涵及其特征研究——以福建平潭地名为例
,去日本都需要办理哪些手续,企鹅,富良野的福,还有八音盒店。日本自由行签证挺讨厌的。直奔机。酒店机票超低价订购。作文七月十六日上午不到五点。 服务贴心,飞向北海道,出行便捷...
小樽商科大学。北海道地区的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室兰工业大学小樽商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带广畜产大学北见工业大学等私立的就很多了你如果有日语至少2级或者,北海道大学...
按道理北海道是适合各种族的人生存的,日,3—5月。 夏季,气温高达30度一月份是隆冬,景色很美的地。夏季凉爽,夏季炎热多雨,特别是每年3月底至4月上旬。不过,有许多日本的民间佳节...
广西北海的确是个有发展前景的城市,即食银鱼仔,一个是云南路靠近海角路的批发市场,集散地位于海鲜人民路和解放路之间的一德路批发市场很多海味干货批发的。这边有几个,不然的话...
北海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北海,别名“珠城”,“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
北海道马油的功效与作用 看到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前两年去日本旅游的时候买了几瓶北海道马油,我都是晚上清洗完了脸之后直接用来当做摩霜的,用一个小小的刮痧板,从下巴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