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非对称风险》读后感(什么是非对称风险)

2022-08-18 22:29 作者 :小品 围观 :

前言

塔勒布或许是最懂风险的人之一,他的《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无一不是在揭示风险背后的底层逻辑。而这本《非对称风险》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该信什么,以及什么是更可靠的:每个人都可以想当然的给别人一些建议,但彼此之间承担的风险或许并不对称,所以给建议要慎重,听建议也是一样。

一、相信谁1.1 风险共担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说这个好、那个好,却因为有风险自己不下注,只让其他人下注,而他们自己在外面隔岸观火、指点江山,例如我们常见的股评家或其他类似的角色。

我们永远不该相信这些人,因为他们明明可以跟我们风险共担却不敢拿出证据用了真金白银跟我们同步操作,进行风险共担。他们可以非常轻易地说出一些判断,因为他们不会是判断错误时的受害者。

风险共担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生物学认为,学习是通过代际筛选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整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判断做着各种有风险的事情,最后活下来有资格繁衍后代的,就是那些在风险中获胜的人,只有他们才有机会把他们的行为传递给下一代去模仿和学习:每一个想要把行为和经验传递给别人的人都必须经历风险的考验。

我们应该时时记住这一点,并对那些不愿意与我们共担风险去验证自己判断的人保持极度警惕。

马云有一句话,大体意思是很多企业家自己在做企业,应该是最了解这个行业经济情况的人,但是他们却宁可相信经济学家的判断。

其实早在2200年前就有人说过一句话,叫「说的人应该去做,做的人应该来说」。

同时,每个人分享的正向内容一定是TA自己在践行的,这就是「风险共担」,假如我让别人这么做而自己能这么做却不这么做,这就不值得相信。

所以人们需要更多地去参与一些实际应用的场景,然后在实际应用中验证学到的理论或者在没有理论的情况下去找到一些真正值得分享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不下场,光凭理论或想象是根本不了解现实情况的复杂性的,而仅有在困难的现实情况中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因为在那个时刻,我们不解决问题,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和惨痛的代价。

1.2 甄别动机

面对风险不共担的情况,我们就要仔细地甄别其他人的动机。

有个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是这么说的,有几个渔民捕获了很多海龟,但是煮熟以后却发现不怎么好吃,这个时候信使神墨丘利经过,这些渔民就邀请他吃海龟肉,但墨丘利很快就发现其实他们只是想把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丢给自己,于是就命令这些渔民把海龟肉都吃掉。

然后,墨丘利就制定了一条规则,叫「想让别人吃什么,自己就得先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近领域,只是有大有小而已,我们会对划定领域内的人说实话,这个领域内的人们彼此风险共担,我们对别人怎么做,别人也对我们怎么做。而离这个领域越远的,我们就越倾向于隐瞒自己了解但他人不了解的信息。有人说,我就是谁也不信,可以,那么你就只跟你自己风险共担,只是划定的领域小一些罢了。

但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更近的区域隐瞒更多利益信息而对自己很远的人表示「我正在给你一个非常中肯,对你哪儿都有利」的建议,这就不符合寻常逻辑,需要我们仔细对待。

比如有个人说了一个稳赚的东西,你肯定得看看他自己以及他的家人是不是身家性命都押在那里了,因为他跟你肯定不是风险共担的圈子里最近的。

二、什么更可靠

刚说的是要引起警惕的人、事和情境,那么什么才是可靠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去评价哪个更好、哪个更差,就只有时间了。正确的决策或观点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饱受亲人、朋友、同行或路人的争议和讥讽,但绝对会在时间的仲裁下给出好的结果,反之也是一样。

更可靠的东西往往有两个特点:

2.1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时间是能说明很多问题的,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不管当下看起来多么正确和红火,都很难说能够持续多久。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些小的餐饮店环境特别不好,服务也差,但是开了几十年都很火爆,这就基本确定了是有真材实料的味道的,因为它不被时间过滤掉的原因就只能是味道好。

同样和普通人认知恰恰相反的,在那些在某个行业里屹立不倒许多年的人里,选那些看上去最不靠谱、最不像在这个行业能成的人往往胜率更大,因为这样的人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本身就包含了极其珍贵的信息——那些嘻嘻哈哈、独树一帜看起来会惹怒领导的年轻人能够在职场中长期胜出就很大可能有着超凡的能力。

这就是时间为我们提供的信息。

2.2 提出者自己承担风险

自己承担风险的程度越高,可信度往往就更高一些。例如一个珍惜自己名声的人公开发表某个观点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那么通常这个观点会更值得我们重视。

塔勒布非常看重一个人在发表东西时对此承担多大的风险,例如是否敢公开真实姓名,是否本身足够珍惜好声誉以至于有了错误判断后会有大损失等等。

所以塔勒布讨厌纯粹的学者,他认为学者不应该靠供养,他们都应该有别的工作养活自己,然后在业余时间里写书的写书,做理论的做理论,也就是跟所研究的东西「共担风险」:假如这个东西不对或者没人买单,就得白付出时间。

做研究本身不应该是一种工作或谋生手段,只有共担了风险也愿意钻下去干的研究、只有被时间证明能够有人买单的研究,才值得获得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市场优胜劣汰以后给予的商业回报,否则就会有很多人为了骗研究经费而做一些无用的事情。

这才是正确的进化规则。

三、不妥协的少部分

共担风险是如此可贵,而愿意「共担风险」组成的团体也是有强大的战斗力的。

不夸张地说,这个世界的大部分规则,都是由「顽固」的少部分人决定的。只要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坚定自己的选择,坚决地抱团投入到「风险共担」中,那么规则往往会变得越来越偏向他们,而那些不参与到某个风险共担选项的个体,虽然人数众多,却决定不了规则。

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为何很难?因为只接受非转基因食品的人异常强硬,除非全世界都得出公论:转基因不仅在科学理论的论证上丝毫无害,且在经过数代的实证研究后均未出现什么害处,才有可能让他们中的部分人渐渐分化出来,否则他们就是铁板一块,即只吃非转基因食品,他们宁可错过转基因食品看起来有的其他好处,也要风险共担。

而接受转基因食品的人却不仅仅接受转基因食品,他们并不会「只吃转基因食品」,他们也接受吃非转基因食品。所以如果你举办一次婚礼,你会提前问卷调查哪些人愿意接受转基因食品,然后单独安排菜单让他们分开坐吗?当然不会,只要非转基因食品的成本没有高到离谱,你肯定选择全部供应非转基因食品。

同样的例子,自动挡的汽车为什么越来越多?并不是因为多数人喜欢开自动挡的汽车,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开手动挡的。但只会开自动挡的人就只能开自动挡,没的选择,而喜欢开手动挡的人只是喜欢开,并不代表不会开自动挡,所以自动挡的群体就是铁板一块,而手动挡的群体则没那么铁板一块,自然后者就慢慢被前者给同化吸收了。

亚历山大大帝曾经说,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要比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战斗力更强。

我们不会去咬文嚼字,但社会的进化趋势确实都不来自于可摇摆的多数派,而是顽固的少数派发挥与其人数不相称的作用:谁对替代选择更不具偏好,谁更全身心地投入「风险共担」,谁就更能决定最终规则的走向。

四、信仰

风险共担的这群人不仅仅更有战斗力,他们之间也为更为亲密,例如我们常看到的有共同信仰的一群人。

所有的信仰都不会是零成本的,或者说零成本的信仰本身就不够牢固到可以被称为信仰,很容易崩溃,也不能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很多宗教都会有「斋戒」或类似的日子,在这个时候,人们共同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颇有一种「我和他人一起付出了代价后的共同作战,然后取得了胜利」的感觉,如此,共同信仰的人之间就不是点头之交,而是成为了战友。

我们还会看到那些异常虔诚的教徒会三跪九叩去朝圣,或者不吃不喝来苦修,这都会增加他们自己内心的信仰程度,也会增加他们对同样如此做的人们的认同感和亲密感。

反之,那些违反了规定的,「我戒了肉你却吃肉」的就会被人群唾弃,他们就像战场上的逃兵。

从这个层面上讲,「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所谓高人,哪怕拥有很强的理论水平,也并不一定就会受到宗教徒的欢迎,因为如果都不尊重要让自己不痛快的仪式,那么宗教徒就很可能没有那么强的亲密感和战斗力。

高人仅仅是在行为和心理上践行了宗教的理论,却并不一定真正意义上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宗教是如何聚集起来发挥力量而存续至今的。

五、理性和毁灭

有人可能会说,明知道那些仪式是没有意义的,明知道宗教中的有些期盼是迷信,为什么还要跟着去做,或者人们就不能理性点戳穿这种迷信呢?

什么是理性?明知道圣诞老人不存在,但相信他存在可以让你在圣诞当天感到一丝舒服却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所以选择相信,这是不是理性?

宗教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给扭曲化,用一种人们容易接受的仪式和语言传播简单的生存智慧,使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有机会通过学习一些简单的规则就可以活下来。换言之,你不用刨根问底,如果你相信我,不管多么荒诞,按我说的做你们总能活下来。但你要自己搞明白这些事,以你的智慧很可能搞不明白,你反而会活不下来。

所以宗教对于尾部民众是有很大作用的,任其传播,或许也是一种理性。

理性只有一个终极标准,就是帮助生存,避免毁灭,而先有生存,才有真理和科学。

能活下来的智慧才是排名第一的智慧,其他都是第二以后或者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中会无数次遇到可能会毁灭的场景,这个毁灭不一定是生存和死亡,也有可能是差不多的类比。比如我们去做一项有机会赚钱的投资,如果有爆仓输完全部本金的风险,是否还要去做?尽管我们的胜率还可以,看起来每次都能赚点钱。

有个例子大概是这样:有100个赌徒,赌完后有1个爆仓了,这对我们来说不重要,因为他的爆仓并不影响其他99个人,我们数一数剩下的钱就能算出赚了还是亏了。

但如果你去下注100次呢?你几乎将确定身无分文回来。

在长期中,无论你经历的风险有多小,只要有爆仓全部本金的风险,这个风险最终都会无限接近100%。但这样是不是我们就无论如何不能碰任何此类的事情了呢?无论我们的胜率高到多么离谱。

当然也有办法解决,我们只要创造出100个虚拟的赌徒就可以,只不过这100个人都是你自己:把你的本金分成100份下注。

后记

共担风险,且试图在长期共担风险中活下来,才是筛选「正确」的优秀路径,我们要得到那些更值得我们信任的智慧,就得这样去做,同时也要尽量去筛选这样经历时间考验的信息为我们所用。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