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说谎者的扑克牌》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2022-08-18 16:49 作者 :小品 围观 :

书籍信息

全书名:《说谎者的扑克牌:华尔街的投资游戏》

作者名:[美]迈克尔·刘易斯

译者名:孙忠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16650

前言

刘易斯是依据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债券交易部的亲身经历来写出的,这一本反映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

刘易斯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然后来到所罗门兄弟公司担任债券交易员,后来为《纽约时报》撰稿,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而《说谎者的扑克牌》是刘易斯的成名之作,被公认是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文化的经典名作,书中的精彩片段被各种媒体广泛引用,对美国的商业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它也可以看作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前传,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金融衍生品的泛滥,而本书就是要揭示这些看似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透过这本书,刘易斯也把我们带进了纽约的银行业,一窥其中的内幕。

平常我们去银行,都是指商业银行,比如我们中国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而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的是信贷和储蓄业务,那么投资银行呢?主要是做证券的承销和交易。

投资银行家完全是一个不同的群体,在本书中说到,他们是高人一等的交易制造者,他们拥有令人几乎无法想象的才能和抱负,连他们家的狗都比别人家叫的响,他们也许已经有了两部小巧的红色跑车,但还想要再来两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虽然西装革履,却总是热衷于制造麻烦。

因此刘易斯从他自己亲身的投资银行的经历——如何从一个实习生成长为大老二(BigSwingingDick,超级债券交易员的不太雅的统称)的债券交易的大咖,让我们从中来一睹精彩。

一、说谎者的扑克牌

在刘易斯看来,金融衍生品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说谎者的扑克牌游戏。

所谓的说谎者的扑克牌是美国金融圈里非常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一群人,少则两人,多则10人,围成一圈。每人拿一张钞票,这有点类似于「猜牌」游戏。每个人都竭力欺骗别人,让他们相信自己报出的钞票上的流水号。比如某个人开始「叫牌」,例如,他会说「3个6」。意思是说,每张美钞上的流水号里,包括他自己的在内,加起来至少包括3个6。一旦开叫,游戏就按顺时针方向往下进行。接下来的人就需要叫3个7,3个8或者就是4个5,这样的增加。

玩家挨个叫牌,直至全体同意对某个叫牌的人表示「异议」。只有这时,玩家才能公开各自的流水号,也就能知道谁胜谁负。在这一过程中,玩家脑子里考虑的是概率。从一连串随机选择的流水号中出现「3个6」的概率会有多少?

不过,对高手来说,数学问题倒不在话下,难点在于识破其他玩家的伪装。当每个玩家都学会欺骗和双向欺骗之后,游戏就变得格外复杂了。

这感觉有点像真刀真枪的交易,犹如比武之于战争。

「说谎者的扑克牌」中的玩家各自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债券交易员在交易过程中的自问。冒这样的风险明智吗?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吗?对手的狡猾表现在哪里?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如何利用他的疏忽?为什么他要高叫,究竟是使诈,还是真的有强手牌?是为了引诱我叫出一手愚蠢的牌,还是他自己真的就有4个号?

每个玩家都在揣测别人的弱点、预见性和行为模式,以避免自己犯错。

高盛公司、摩根斯坦利、美林,还有华尔街上的其他公司都在玩这种游戏,只是略有不同。而刘易斯正是在赌注下得最高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学会了这套游戏。

当刘易斯还是所罗门兄弟公司实习生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执掌所罗门公司债券交易部的人叫约翰·梅利韦瑟,他是华尔街公认的天才交易员,交易手法伶俐,堪称是投资奇才。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老大名叫古特佛罗因德,外号「华尔街之王」,是真正的权势人物。

有一天,古特佛罗因德突然来到交易大厅,来找梅利韦瑟单挑一局「说谎者的扑克牌」,并压上巨额赌注:100万美元。要知道,那可是80年代。当时,整个交易大厅都被震住了。

但是,梅利韦瑟毫不犹豫地跟牌,充满自信地报出了自己猜测的数字,并且给出了自己赌注金额:1000万美元。并表示:不反悔。看着梅利韦瑟鹰隼般的目光,即便是华尔街之王也终于认怂了,古特佛罗因德推出堪称其特有的假笑说:「你疯了」,然后耸耸肩离开了。

二、华尔街的王者

最像说谎者扑克牌游戏的市场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尤其是由所罗门兄弟开创的房贷抵押债券市场。

所罗门兄弟公司是华尔街老牌投行,1910年由所罗门三兄弟与人合伙所建,到六七十年代,所罗门公司已经成为华尔街上屈指可数的大投行,1978年老所罗门功成身退,约翰·古特佛罗因德继任。

所罗门兄弟公司发明了房贷抵押债券,具体来说就是把无数的购房按揭贷款集合为一个整体,再以此为抵押来发行的债券卖给全世界的投资人。借助这一史无前例的巨大创新,美国老百姓可以从全世界的投资人那里融资买房,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老百姓的融资成本,提升了老百姓的购买力。

到1978年春,房贷抵押债券的成功促使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华尔街第一家抵押债券部。

此后的形势发展,证明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创设债券部是多么具有前瞻性。

1979年,美联储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1981年,国会通过法案房贷也要市场化,也就是房贷要做成债券,并上市交易。而此时,所罗门兄弟公司拥有华尔街唯一一家建制完整的独立债券抵押部。全美的房贷金融机构要想把手里的按揭贷款卖出去,只能够来找所罗门兄弟公司。

在80年代的黄金岁月里,所罗门兄弟公司抵押债券部的盈利相当于公司其他所有部门的总和。紧接着,所罗门兄弟公司又成功地说服联邦政府为房贷抵押债券提供担保。从此,绝大多数抵押债券都拿到了美国政府的信用背书,获得3A评级,享有和美国国债同等的信用等级。

这是一个典型的信用转移操作,把美国的国家信用转移到了按揭抵押债券上,从而使得抵押债券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巨额的融资。

因此,所罗门兄弟公司此时实际已经取得了华尔街抵押债券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定权。

房贷抵押债券有一个内在风险,那就是贷款购房者可能会提前还款,而债券的收益来自于利息。如果说债务人提前偿清了债务,那就会令到债主损失大量的利息收入。于是呢,债权人面临的一大风险就是债务人提前清偿贷款。

所罗门兄弟公司为了管理「提前还款」的风险又做了一个金融创新,在1983年6月推出了担保按揭凭证CMO。

具体的玩法是这样的:首先,把大量的房贷抵押债券集中起来,然后以这些债券作为抵押再发行新债券。这些新债券被拆分成不同的偿还期限,期限较短的债券,先还本付息,而期限较长的债券呢,一开始只支付利息,要等到短期债券付完本息之后,才开始偿还本金。

在这样的安排下,相当于长期债券对应还款正常的购房贷款。而短期债券对应的是提前偿还的贷款。这就给予了投资人根据自己投资偏好去选择的权利。

如果投资人厌恶风险,想及早收回本金,就可以去投资短期债券,时间越短,风险越小,当然了,收益也会小;如果投资人希望放大收益,那就可以去投资长期债券,时间越长,盈利越高,风险也会越大。

这样做就是等于将债券的提前还款风险转移给了整个资本市场,解除了债券投资人的后顾之忧。由此,进入抵押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和市场交易额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抵押债券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美国资本市场最大的组成部分,甚至超过了股市和一般的债券市场。

此后,所罗门兄弟公司并未停止创新的步伐。要知道,房贷对于贷款购房者来说不过是背了一笔债务,而对于放款的金融机构来说,房贷是会产生持续现金流收益的资产,这些现金流收益的一部分用来偿付投资人当初投入的本金,另一部分用来支付利息,那么就可以将这些现金流的本金和利息的收益权又分别卖给不同的投资者,以此满足不同投资人的不同偏好。

于是,所罗门兄弟公司又在担保按揭凭证基础上,开发出了只付利息的债务凭证IO和只付本金的债务凭证PO,这样拆分相当于将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分离了,这一创新使得住房抵押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

大家可以从这一段的叙述中看出,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可以是无穷无尽的不断在上面叠加,但是结果会是你所投资的金融产品离开它原本的基础金融资产越来越远,而更多的是依赖于信用风险的隔离,和一些算术和统计的工具,来设计出一些眼花缭乱的、光芒四射的金融衍生品,而一旦出现动荡,底层的基础资产出现风险的时候,上面不断架构的衍生品则会将这些风险成倍数的放大,这就是2008年次贷危机其中一个主要的结构性的危机。

通过这样的金融创新,所罗门兄弟公司凭空创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规模庞大的按揭抵押的债券市场,并且赚得盆满钵满。

所罗门公司的债券交易员们从前一周内只有500万美元的交易额,在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按揭抵押债券市场的繁荣,一天之内就可能做出3亿美元的交易。而通过资产证券化,华尔街将原本凝固的资产变成了流动的证券,再通过证券市场交易,将全世界的闲置资金都集中起来,再分配给需要钱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本的高效合理配置。

钱就是这样,在华尔街证券市场的指挥棒下,在全世界流动起来。

三、从菜鸟到大神

那么,刘易斯是如何在处于鼎盛期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中从一个菜鸟变成大神的呢?

1985年,刘易斯还是伦敦金融学院的硕士,在一次英国王室宴会上,结识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某位董事的太太,在后者的推荐之下,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所罗门兄弟公司。

他的起薪是4.2万美元,外加工作后的6千美元的奖金,考虑到英国当时的工资水平,所罗门兄弟的慷慨,就让人更加印象深刻了。

随着高薪而来的是巨大的职场压力,特别是在实习生阶段,拿着高薪却不能为公司挣钱。公司里大多数老员工都把这些实习生们看作负担和赔钱货,有意无意的打压、明里暗里的羞辱,成为了这些实习生的日常生活。

有实习生甚至患上了电梯恐惧症,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不愿意走出电梯面对交易室的强大压力。而刘易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了下来,并学会了「说谎者的扑克牌」游戏的第一课,因为他遇到了他的良师益友。

在结束了为期数月的实习生培训之后,刘易斯并未进入独立风骚的抵押债券市场部,也没有留在华尔街,而是被分到了所罗门兄弟伦敦分公司,从事企业债的销售工作。幸运的是,刘易斯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两位好导师——达什和亚历山大。

达什是资深债券销售员,将其销售债券的独特销售技巧和风格言传身教,悉心传授给了刘易斯。而亚历山大则是资深交易员,从少年开始就涉足资本市场游戏,对于债券、外汇、各国股市、石油、贵金属以及大宗商品市场有着野兽般的敏锐直觉。

亚历山大建议刘易斯在交易时遵循两种模式:

第一,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在做同样的事,那么最好是积极寻找机会对着干。

例如,美国农业合作信用社一度濒临破产,投资者们蜂拥而出、疯狂地抛售它的债券,可是亚历山大认为,美国政府绝不会坐视一家总市值800亿美元、向美国农民提供信贷的大型准公益金融机构破产。

于是,在别人恐惧抛售的时候,亚历山大大胆入场,在债券价格最低点的时候大举收购,最后美国政府果然出手救助,债券价格应声反弹,亚历山大自然赚番了。

第二,当某种重大危机出现时,比如股市崩盘、战争、大型自然灾害等等,投资者不应该局限于当下利益,而应该考虑这些危机所造成的连锁反应,并评估其可能对资本市场造成的各种影响。

例如,当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爆发的时候,亚历山大迅速判断,如此大规模的核泄漏事故,将极大地限制苏联的原油和土豆出口,于是果断做多国际原油和土豆期货,果然又如愿大赚一笔。

为了锻炼刘易斯的市场判断力和反映速度,他们玩一种叫做「如果……怎么样」的游戏。各种复杂的情景都可以纳入「如果……怎么样」的模式中去。

比如说,你是一位掌管着几十亿美元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果东京发生了大地震,你会怎么做?东京化为一片瓦砾,日本的投资者陷入了疯狂,他们抛售日元,把钱从日本股票市场中取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按照第一种模式,亚历山大的做法是把资金投入日本市场,因为人人都在逃离,此时买入再价格上一定会很优惠,他想买的正是别人最不想要的日本证券。

首先就是日本保险公司的股票。人们可能会认为,普通保险公司这回该大赔特赔了,而事实上,这些风险的大部分已经分散给了西方保险公司和一家专门的日本地震保险公司,后者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赔付金。普通保险公司的股价其实本来很便宜。

接下来,亚历山大会买入几亿美元的日本政府债券。由于经济上的损失暂时无法弥补,政府将会降低利率以鼓励重建并且干脆命令银行按这个利率放贷。日本银行将像从前一样顺从政府的要求,降低利率意味着债券价格将会上扬。

此外,同日本资金分配格局的长期变化相比,短期的恐慌将会相形见绌。

日本公司在美国和欧洲拥有大笔投资,最终他们会抽回这些投资,将注意力转向国内,舔干净伤口,修复它们的工厂,支撑它们的股票。这意味着什么?对亚历山大来说,这意味着还应该买入日元。因为日本人将会卖出美元、法郎、马克和英镑,而买入日元。

这样一来,日元就会升值,因为不光日本人在买,外国投机者最后也会发现日本人在买,也会加入抢购的行列。如果地震以后日元猛烈贬值,这只会让亚历山大信心倍增,他最喜欢别出心裁了。另一方面,如果日元升上来,他就会抛掉它们。

亚历山大教刘易斯怎样认识市场,而达什则教会刘易斯一种风格。在亚历山大和达什的引导下,刘易斯给自己武装了几个可靠的赚钱项目,一套打动人心的推销辞令,还有一副恰当的交易厅派头。生意很快就来了,刘易斯的客户很快遍及伦敦、巴黎、日内瓦、苏黎世、蒙特卡洛、马德里、悉尼,他编制了一张严密的投资人网络。

刘易斯通过销售O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