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高盛帝国》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2022-08-18 16:49 作者 :小品 围观 :

书籍信息

全书名:《高盛帝国(第二版)》

原书名:《PARTNERSHIP》

作者名:[美]查尔斯·埃利斯

译者名:卢青,张玲,束宇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1453

前言

高盛是一个德裔犹太人创始的企业,是很有生命力的一个公司,高盛人充满了生命力和旺盛的斗志,正是高盛成为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书名中「帝国」一词,虽然让人肃然起敬,也恰如其分的形容了其在华尔街的地位,但是把无数高盛人的奋斗史给遮盖了。

这本书的写法有点特别,作者把高盛的业务发展和高盛最有成就的合伙人交织和穿插在一起写。而高盛杰出的合伙人,像一颗颗明珠,璀璨生辉。在这些给高盛种下种子的伟大合伙人面前,公司的发展史,以及华尔街的发展史,只是这些华尔街顶尖人物的舞台和时代背景。

现在就介绍下书中的六位「高盛合伙人」。

一、西德尼·温伯格

高盛的名字,GoldmanSaches,是由两个德裔犹太家族,Goldman家族和Saches家族组成的,这家公司创立于1867,属于华尔街资历较浅的公司了。

高盛Goldman家族因一战时支持德国和奥匈帝国,而从高盛公司很早分离出去。Saches家族则因为高盛交易公司于1930年大萧条陷入困境,而且家族后继无人,而将公司控制权移交给西德尼·温伯格。所以,高盛这家公司很早就进入「职业合伙人」的时代,跟原来的创始人家族并没有什么关系了。

高盛第一位传奇人物西德尼·温伯格SidneyWeinberg,执掌高盛的岁月,长达30多年。业内对西德尼·温伯格的评价是——天才级的金融家,对市场具有高度敏感性,而且,他的人生太有戏剧效果了。

西德尼在高盛的第一份工作,职级之低简直让人无法想像——他在高盛的起步是一个清洁工助理,负责倒垃圾和痰盂。这份工作是认真的,是西德尼·温伯格获得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作为一个16岁从七年级中途辍学的孩子,他比同龄人只多了一点优势:一封由他老师签名,言辞非常含糊的介绍信。

信中说:「相关负责人:我很乐意为持信人西德尼·温伯格的经商能力提供证明。他只有在忙得脚不点地的时候最开心,并且他也总是愿意按照您的指令行事。我们相信任何雇用他的人都会对他能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而且,当时的华尔街基督徒公司岐视犹太人,肯定不会聘用犹太人。所以这份清洁工的工作,还是温伯格扫了一天的街,从23楼敲门敲到3楼,才找到的工作。后来,西德尼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了一个铜的痰盂,表示自己并未忘记这一段历史。

似乎,命运之神真的是在高盛眷顾了西德尼。有一次,还在行政部的西德尼接到了一项工作,被指派用购物小推车送一根8英尺长的旗杆去曼哈顿上城保罗·萨克斯的家,保罗·萨克斯就是高盛公司创始家族萨克斯的儿子,当时还在公司里是举足轻重的决策者。

结果给他开门的,竟然不是管家而是萨克斯本人。温伯格充分发挥了他最擅长的与贵人交友的本事,他的活力和聪敏给萨克斯先生留下了不俗的印象,以至于萨克斯将他留在家中吃饭——不过当然是跟仆人们同桌。

温伯格很快成了传达室的领班,并且他对传达室日常工作的重新规划引起了保罗·萨克斯的关注,这也许是保罗·萨克斯成为他日后在高盛的诸多合伙人中唯一的「教父」的最初原因。

萨克斯决定送温伯格到位于布鲁克林的布朗商学院(Browne’sBusinessCollege)学习文案课程,同时还让他学习在华尔街工作必备的数学知识。萨克斯为他垫付了50美元的学费,指导他如何在高盛内部取得进步,并且一直关心呵护着他。

温伯格自己后来说:「直到他把我当做自己的学生之前,我都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粗野且倔犟。保罗·萨克斯多给了我25美元,让我到纽约大学去再学一门课。在那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纽约大学,但我还是把事情办成了。我知道雇我的公司做的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所以就选修了这一门『投资银行课』。现在想来这门课真的让我获益良多。」

就温伯格的教育背景而言,他还上了另外一门课:「加入公司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曾经考虑把我调到国外事务部门去。于是我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与外汇相关的知识。」与此同时,他也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公技能。「那个年代,商业本票的单据都是用复写纸批量印制的。我后来在复写操作上练得非常纯熟,1911年纽约商业展会(NewYorkBusinessShow)期间我还被评为最熟练的全美商业设备公司复写机操作员,获得了100美元的奖金。」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德尼·温伯格回到了高盛,但是他以前的工作已经不复存在。有人告诉他,如果他想在这儿工作的话,他就得创造出一个职位出来。他确实做到了,就是债券交易员。很快,他在定价以及根据对市场的判断作出投资推荐等方面就获得了认可。

温伯格一手创建了场外市场股票交易业务。1925年4月,他以10.4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购买了一个席位。据说,购买席位的钱都来自他的个人收入,他在1927年成了高盛的一名合伙人,有史以来第二位来自两个创始家族之外的合伙人。

就在这时,一场大浪袭来,差点毁了高盛,也差点毁了西德尼。但是最终,反而成就了他。

1931年,在经济大萧条中,曾经高飞猛进用杠杆收购了很多公司,名为「高盛交易公司」的关系企业倒下了。一家亏损的资金超过了美国所有其它信托投资公司损失的总额——一家就亏了1.214亿美元。华尔街排名前14位的信托公司累计亏损1.725亿美元,高盛交易占了70。

在高盛交易公司倒闭事件中,高盛不仅没有赚到原来预期的财富,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多年积累的资金一夜回到了30年前的水平,整整一代人努力得来的成果化为泡影。成立高盛交易公司之后,高盛从未出售过其所持的原始股,因此在清算之后亏掉了1200多万美元。 

在高盛交易公司事件以后,萨克斯家族退出了高盛的实际运营,免除了西德尼的100万债务,同时把CEO的位子给了西德尼。

虽然是被迫的留任,但是正是在精明无比的西德尼手上,高盛开始全面翻转。

在西德尼和合伙人的努力下,高盛与雷曼兄弟当时联合承销一次大规模的发债——全国乳制品公司5000万美元的债券。大陆保险给了高盛200万美元订单,成为在那一次发债中最大的单笔交易,同时也是那时高盛创立以来最大的一单,给高盛带来了7万美元的佣金收入(相当于现在的80多万美元)。

这一段时期,业务机会在商业本票上,而这正是高盛起家的行业。

1932年,当别的公司还在这一业务领域苦苦挣扎的时候,高盛通过兼并其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对手哈撒韦公司(Hathaway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