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库 >

野钓鲫鱼漂相判断与提竿技巧分享

2022-03-31 23:42 作者 :小品 围观 :

今天在钓技问答版块中看到钓友求助,在野钓鲫鱼时遇到了难题,他说:最近在使用搓饵挂钩钓鱼,主要是为了避开小白条和小鲫鱼闹钩。野河大概在1.5米水深,我上的饵比较大,比重也大,所以用了个大浮力漂(15目的浮漂),今天调漂是调10目钓4目,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送漂1目后明显顿口几目果断刺鱼?下沉1-1.5目后送漂几目果断刺鱼?今天我中鱼率不高,特来请教。还望各位高手不吝赐教。

以上是钓友的叙述,下面我们来简单的提炼出几个关键点:

1、钓点为一条野河,水深1.5米,目标鱼是野钓鲫鱼;

2、为了避免小鱼闹钩,用的是搓饵挂钩,鱼饵比重大用的大号浮漂;

3、钓友调漂是调10目钓4目,送漂1目后明显顿口不知何时该提竿;

4、下沉1-1.5目后送漂几目果断刺鱼?今天我中鱼率不高,特来请教;

首先要说的是搓饵钓鲫鱼首先要根据饵料的比重、状态、水深及线组的搭配来选择浮漂,钓友为了避免白条和小鲫鱼闹钩需要饵料快速下底,不一定要首选吃铅量较大的浮漂,可选择下底较快的长身型浮漂就行,减少饵料的散落最好不要抛满竿,抛7-8分竿让饵料快速下底即可。

吃铅量大的浮漂调10目钓4目,上牵力过大、鱼儿吸食鱼饵时,有轻微的动作浮漂就会出现信号,饵料雾化、散落一点浮漂便会上浮,鱼儿再追饵吸食时浮漂还在上升,导致鲫鱼饵料被鱼吸食散落,但鱼钩没有一起被吸入口中,大多会造成空竿,也就是钓友所出现的先送漂后顿口结果提竿不中鱼的原因所在。

浮漂缓慢的下沉1-1.5目后送漂几目果断刺鱼?首先钓友需要知道这种漂相是为什么出现的,鲫鱼本身个体较小、嘴小,吃饵时吸食饵料的面积小,主要是指鱼嘴能够吸入饵料的大小。钓友选用搓饵,上饵比较大,鲫鱼一口不能把饵料完全吸食入嘴,只能叼着饵料游走,待大饵料被鲫鱼脱离鱼钩后,浮漂的上牵力把附在钩上的剩余饵料缓慢带起,造成了上述情况。

钓鲫鱼时线组和浮漂的合理搭配才能提高中鱼率,野钓鲫鱼时(较大个体鲫鱼),冬季钓鱼线组要根据手竿的调性尽量放到最小号,可主线1.0配子线0.6,鱼钩可选用钩条较细的无倒刺袖钩5-6号,为了能够精确的找底和诱鱼、双钩的钩距通常为2个钩距、鱼饵相对集中。

饵料:可减轻饵料的自重,通过添加少量的拉丝粉来增加饵料的黏性和附钩性,搓小饵作钓鲫鱼,浮漂选用吃铅1.5左右的长身鲫鱼漂,空钩半水调5目钓2-3目,让双饵快速下底、躺底,子线可用短子线,20-30厘米对折、短子线能更快的传导鱼讯,还可以减少饵料的下摆时间让其快速到底,减少小白条和小鲫鱼闹钩。

以上的分析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如果还有补充的地方,就请广大的钓友们在评论下方留言即可,祝福大家大鲫大鲤,多多爆护。

相关文章
  • 挂的饵料大概几克 (钓鱼挂饵料)

    挂的饵料大概几克 (钓鱼挂饵料)

    一个拉饵重多少 1、我们可以半水空钩调漂,比如说调6目,挂上搓饵一个,看看此时浮漂多少目,假设是3目,说明单饵重量是三目。然后挂拉饵再看看目数,假设此时是4目,那说明拉饵重量是...

    2021-03-13
  • 催乳鲫鱼汤发奶的方法

    催乳鲫鱼汤发奶的方法

    催乳鲫鱼汤发奶的方法很多产妇想催乳,就直接喝下奶的汤水,吃下奶的食物。其实这只是饮食方面的补充,产妇下奶更需要心理方面的开明,产妇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为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1-03-13
  • 产后催乳最佳时间发奶鲫鱼汤

    产后催乳最佳时间发奶鲫鱼汤

    产后催乳佳时间发奶鲫鱼汤传统的崔乳汤也是可以催乳的,像猪脚\猪蹄花生汤、鲫鱼汤等多喝点是可以催乳的,因为这些汤富含蛋白质,可以崔进乳液的分泌。或者可以蒲公英捣碎,外敷在乳...

    2021-03-13
  • 催乳师到底有没有用发奶鲫鱼汤

    催乳师到底有没有用发奶鲫鱼汤

    催乳师到底有没有用发奶鲫鱼汤乳房里面的乳汁洗干净之后,然后倒了晚上可以用热水冲一下自己的乳房,或者用热毛巾热敷自己的乳房,每次用毛巾热敷热敷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这样可...

    2021-03-13
  • 鲫鱼催乳汤发奶的水果

    鲫鱼催乳汤发奶的水果

    鲫鱼催乳汤发奶的水果首先,没有使用正确的喂养方式,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其实每一位妈妈的母乳都能够达到自己宝宝的身体需要,只是在宝宝刚开始的时候身体的需要就会不停的...

    2021-03-13
  • 催乳师哪里培训发奶鲫鱼汤

    催乳师哪里培训发奶鲫鱼汤

    催乳师哪里培训发奶鲫鱼汤做为一个新妈妈,真的是万事开头难,我想这个做为过来人,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肯定开始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或者是哺乳不能...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