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5 21:34 作者 :编辑部小品 围观 : 次
白背叶根,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lour.)Muell.~Arg.的根。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祛湿,收涩,活血之功效。常用于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背叶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的干燥叶,又名白毛树、 野芙蓉、白林树、白面虎等;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 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广西、海南、陕西、云南等地;
叶全年可采集, 根可在夏、秋季采集, 种子可榨油, 供制肥皂、润滑油、油墨与鞣革等工业用;茎皮为纤维性原料, 织麻袋或供作混纺。
一 白背叶的形态特征白背叶叶的主要性状特征如下:
1.叶的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 被星状毛, 基出脉3条, 叶基具2斑状腺体。
2.显微特征主要有叶横切面主脉向下显著凸起, 下表皮细胞小, 密被星状毛茸, 主脉上、下表皮内侧有数层厚角组织细胞, 主脉维管束成环, 外韧型, 在韧皮部外侧, 有数列纤维断续成环,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二 白背叶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白背叶的根、叶入药。
味微苦涩,性平,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消炎止血等功效;
主要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 脱肛、白带、妊娠水肿、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
三 白背叶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背叶有一定的抗菌、保肝、抗肿瘤、止血等药理作用。
从白背叶中分离及鉴定出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苯并吡喃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二肽类、醛、酮、羧酸类等几十种化合物。
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种:
1.止血作用
研究复方白背叶水煎剂和醇提物的止血作用发现,两者均能缩短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增加血栓重量,加速ADP诱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表该药具有止血作用。
2.消炎抑菌
其抑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白背叶各部位抗菌活性强度顺序为:叶>果实>根>茎。
3.保肝作用
白背叶根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前三型胶原(PⅢC)和四型胶原(CollagenⅣ)的水平,说明其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另发现血清中MDA、NO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降低,说明白背叶根通过抗氧化作为保肝途径之一。
更多中药学知识,请关注作者!白背叶,有什么用处白背叶有什么用处?
一,什么是白背叶
白背叶是分布在我国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及以南部分省区的一个灌木或小乔木,常生长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的山坡、山谷森林中。它的别名还有酒药子树、野桐、白背桐、吊粟等等,是大戟科野桐属植物。
它的外形特点:高一到三公尺;小枝、叶柄、花序都密生白色或浅黄色毛。单叶互生,叶柄长二十多公分,叶片卵状或宽卵状,长十二公分左右,叶边不裂或顶部三微裂,有稀疏锯齿,表面浅绿色,背面密生细毛,白色或浅黄色。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开展的圆锥花序或穗状,长三十公分左右,雄花的花萼四裂,外面有黄色毛,无花瓣;雌花的花萼裂片三到五个,无花瓣。一般五六月开花。蒴果圆球形,长五毫米,表面有毛和皮刺;种子黑色,球形,光亮。八到十月结果。
二,白背叶有什么用处
第一,白背叶是很好的撂荒地的造林先锋树种。
第二,它的茎皮纤维可作编织材料。种子榨油可制油漆、润滑油、肥皂等工业用。
第三,它的叶可入药,有清热活血、收敛祛湿作用,详细可查阅专门的医学书籍。
白背叶根,黄芪,白茅根车前草放一起煎药可以吗白背叶根,黄芪,白茅根车前草放一起煎药是可以的。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辨证论治,确诊病人的病情证型,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只要证型正确,白背叶根,黄芪,白茅根车前草是 可以一起煎煮的。平时需要注意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肥甘厚味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