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龙脷叶的功效与作用

2021-06-25 21:29 作者 :编辑部小品 围观 :

龙脷叶简介

龙脷叶(学名:SauropusspatulifoliusBeille)是大戟科、守宫木属常绿小灌木,高可达40厘米;茎粗糙;枝条圆柱状,蜿蜒状弯曲,多皱纹;叶片鲜时近肉质,匙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卵形,有时长圆形,叶脉处呈灰白色,侧脉下面稍凸起;叶柄初时被腺状短柔毛,托叶三角状耳形,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长4-8毫米,基部宽3-4毫米,宿存。花红色或紫红色,雌雄同枝,花序梗短而粗壮,着生有许多披针形的苞片;雄花:花梗丝状,萼片近等大,倒卵形,花盘腺体与萼片对生;萼片与雄花的相同;无花盘;子房近圆球状,直径约1毫米,2-10月开花。原产于越南北部;马来半岛和中国(福建、广东、广西等)有栽培,一般栽培于药圃、公园、村边及屋旁。龙脷叶的叶可药用,可治咳嗽、喉痛、急性支气管炎等[1]。(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2])

龙脷叶的功效与作用

龙脷叶的功效与作用

龙利叶的功效介绍】:龙利叶 (《岭南采药录》) 【异名】龙舌叶、龙味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龙脷叶(《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龙利叶的叶。

【植物形态】龙利叶常绿小灌木,高达40厘米。

小枝蜿蜒状,有不明显的小柔毛。

叶互生,具短柄;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而有小凸尖,基部短尖或近浑圆,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榄绿色,中脉基部初被微柔毛,后变秃净;托叶小,三角形,老熟时草黄色。

花单性,暗紫色,丛生于叶腋内或排成一极短的总状花序;花柄稍较花萼为短或略长;雌花萼6裂。

裂片宽2~3毫米,外面3枚近匙形,钝头,内面3枚阔倒卵形,稍小;子房3室,花柱3,纤细,广2歧;雄花萼6裂,较小,与雌花同形,雄蕊3,花丝结合,药椭圆状。

蒴果具垣柄,状如豌豆,几为增长的宿萼所包藏。

广东、广西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龙利叶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5~6月开始,摘取青绿色的老叶,哂干。

通常每株每次可采叶4~5片,每隔15天左右采一次。

【药材】干燥叶呈卵状或倒卵状披针形,似舌状,先端钝或浑圆而有小尖,基部短尖近圆形,全缘,枯黄色或黑绿色,叶背中脉突出,侧脉羽状,网脉子近边缘处合拢。

纸质,较厚。

气微,味淡。

以片大、完整者佳。

产于广东,广西。

【性味】①《陆川本草》:性平,味淡。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

【功用主治-龙利叶的功效】①《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

②《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

治内伤肺痨失音。

喉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选方】①治痰火咳嗽:龙利叶和猪肉煎汤服之。

(《岭南采药录》) ②治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炎,支气管哮喘:龙舌叶二至四钱(鲜用三钱至一两)。

水煎服。

龙脷叶煲汤

龙脷叶煲汤味道又鲜美又具有良好的药物治疗作用,是现在食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风热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的良药,龙脷叶煲汤主要可以做龙脷叶黄豆白鲫汤、龙脷叶枇杷叶雪梨汤、龙脷叶清润汤、龙脷叶枇杷叶瘦肉汤等。

标签:
相关文章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