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血散薯的功效与作用

2021-06-25 21:24 作者 :编辑部小品 围观 :

血散薯简介

血散薯,中药名。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StephaniadielsianaY.C.Wu的块根。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疮痈,胃痛,胃肠炎,牙痛,神经痛,跌打损伤。

血散薯的功效与作用

血散薯的功效与作用

血散薯,中药名。

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Stephania dielsiana Y。

C。

Wu的块根。

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疮痈,胃痛,胃肠炎,牙痛,神经痛,跌打损伤。

  

血散薯,又名黔桂千金藤、一点血。

草质、落叶藤本,长2-3米,枝、叶含红色液汁;块根硕大,露于地面,褐色,表面有凸起的皮孔;枝稍肥壮,常紫红色,无毛。

叶纸质,三角状近圆形,长5-15厘米,宽4。

5-14厘米,顶端有凸尖,基部微圆至近截平,两面无毛;掌状脉8-10条,向上和平伸的5-6条,网脉纤细,均紫色;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过之。

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或生于腋生、常具小型叶的短枝上,雄花序1至3回伞状分枝,小聚伞花序有梗,常数个聚于伞梗的末端;雄花:萼片6,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约1。

5毫米,内轮稍阔,均有紫色条纹;花瓣3,肉质,贝壳状,长约1。

2毫米,常紫色或带橙黄;雌花序近头状,小聚伞花序几无梗;雌花:萼片1,花瓣2,均较雄花的小。

核果红色,倒卵圆形,甚扁,长约7毫米;果核背部两侧各有2列钩状小刺,每列18-20颗,胎座迹穿孔。

花期夏初。

标签:
相关文章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