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益元散的功效与作用

2021-06-25 21:07 作者 :编辑部小品 围观 :

益元散的功效与作用

六一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都会想到祛湿,更会想到祛暑。尤其是盛夏来临,高温严酷,烧烤模式开启之后,更是酷暑难耐,消暑祛暑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在祛暑的中医方剂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方剂,被誉为“凡人之仙药”,“祛暑之良方”。因其价格便宜,效果显著,也是夏季家庭必备的药品之一。

那么这个方子究竟姓甚名谁?真有如此厉害?这个方子就是自金元四大家的刘完素所创的六一散。六一散这个方子十分简单,充分体现了中医大道至简的思维以及简便验廉的特点,全方仅仅两味药——滑石和甘草。但是,这两味药的配伍比例却比较独特,是由滑石六份和甘草一份组成的,也就是滑石与甘草的药量比例为六比一,因此得名为六一散。

六一散,这个方子,可以说是夏季祛暑祛湿的经典妙方,是专门针对暑热挟湿之证而设的。那么,当时大名鼎鼎的刘完素是基于什么原理创建这个方子的呢?这个理论源泉来自于《黄帝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热者寒之”和“湿淫于内,……以淡泄之”的治疗原则,所以暑热挟湿,当以清暑利湿为基本原则。

  

而这个方子中选用的滑石,味甘淡性寒,质重而滑,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淡能渗水湿,质重下降,滑能利窍,以通水道,《本草通玄》称其能“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腑,化暑气”;《本草再新》谓其能“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是为祛暑散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草经疏》),既能清三焦,解暑热,又能渗湿邪,利小便,所以是整个方子的君药。

再来看看甘草,甘缓性平,李东垣称其“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既可清热泻火和中,又可缓滑石之寒滑重坠太过,为佐使药。

这样两味药搭配起来,可以起到清热解暑,利水通淋的作用,使内蕴之湿从下而泄,则热可退,渴可解,淋可通,利可止,正与《明医杂著》提到的“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之意吻合。

这么简单的两味药,有什么深意呢?从配伍的角度有什么讲究呢?这个方子的特点还是在于药量的配比,中医不是自古即有不传之秘在于量吗?这个方子就是典型。本方用六份质重寒滑的滑石,与一份甘缓和中的甘草相配,清热利水,甘寒生津,使清热而不留湿,利水而不伤正。

  

六一散这么好,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一般来说,暑热挟湿之证。暑热之邪中伤于人,容易使人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而且由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会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以及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如若暑湿伤及肠胃,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这些就是六一散的适应证,可以使用六一散。当然,还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是否有小便赤黄短涩之症,有则可用,若小便清而长则不宜用。在使用六一散的时候,以凉开水调服效果最好。

六一散不仅仅是个治病良方,也是一个经典药对,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其他中药,则又是另一番天地。如兼有心烦不安的症状,可加上朱砂少许调服,名为“益元散”;若兼有目赤咽痛、口舌生疮等症,可加青黛少许,名为“碧玉散”;如兼有轻微的外感(发热、头痛等)的症状,可用鲜薄荷叶煎汤或捣汁少许同服,名为“鸡苏散”。这些药物的加入,使得六一散在原来的基础上大放异彩,但这些方剂,都是夏季治疗暑病的良方。

六一散不仅仅可以内服治疗暑湿之证,还可以外用治疗湿毒疮疡。尤其是在民间,常常会用六一散给小儿浴后涂撒,既可防止痱毒,又可预防湿疹,可谓是“一箭双雕”。

  

对于六一散的功效,其实在刘完素的眼里,认为是“神验之仙药”。他认为六一散具有通九窍六腑,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补益五脏,大养脾胃之气;安魂定魄;明耳目,壮筋骨,通经脉,和血气,消水谷,保元真,耐劳役饥渴,宣热,久服强志,轻身,驻颜,延寿;能令遍身结滞宣通,气和而愈等功效。适用于身热,吐利泄泻,肠澼,下痢赤白,癃闭淋痛,石淋,肠胃中积聚,寒热,心躁,腹胀痛闷;内伤阴痿,五劳七伤,一切虚损,痫痉,惊悸,健忘,烦满,短气,脏伤咳嗽,饮食不下,肌肉疼痛;口疮,牙齿疳蚀,百药酒食邪毒,中外诸邪所伤,中暑,伤寒,疫疠,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恚怒惊恐,汗后遗热,劳复,两感伤寒;妇人下乳催生,产后损益血衰,阴虚热甚,一切热证,吹奶乳痈,等等。正如刘完素自己所说,“若以随证验之,此热证之仙药也,不可阙之”。

如此看来,中医还真是很神奇,这么简单的两味药,运用起来就是气象万千,奥秘无穷。六一散在祛暑除湿方面的确十分独到,只要对证使用,且屡试不爽。

标签:
相关文章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