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软文技巧 >

月饼文案简短文案 (优秀的月饼软文)

2024-06-26 11:03 作者 :软文推广学堂 围观 :

中秋将至,月饼的软文该怎么写呢。

中国人喜欢吃,也讲究吃,甚至给不同的节日都配上了专属美食:清明节吃青团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其中月饼的受欢迎程度最高,不少人更是将“中秋节”亲切地称呼为“月饼节”。

关于月饼的传说不少,其中一则是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中秋节时,边吃胡饼边赏月。但唐玄宗觉得“胡饼”这名字太粗俗了,配不上高洁的月亮。杨贵妃朱唇微启,柔声道:叫月饼,如何?

这是个听起来很美的传说,却经不起考证。胡饼和月饼根本就是两回事。据东汉刘熙在《释名》记载可知:胡饼是一种较大的圆形烧饼,上面撒了芝麻,类似新疆的囊。

胡饼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原的,到了东汉,在灵帝的打call之下,迅速变成网红食品。到了唐朝,胡饼的热度也没有丝毫减退,白居易还专门买了寄给朋友,甚至为此赋诗一首《寄胡麻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月饼这个词出现却是在南宋,《武林旧事》和《梦粱录》里写到点心蒸食时,都提到了月饼。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也并非中秋专属美食,只是一年四季随买随吃的日常点心。

月饼的前身是北宋的宫廷点心“宫饼”,这种点心俗称“小饼”和“月团”,饼内有酥油和糖。

苏东坡曾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也有人把这当作月饼名字的来源,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颇高,毕竟苏东坡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他的诗句流行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心灵鸡汤,人人吟诵“小饼如嚼月”,小饼也许就变慢慢演变成月饼了。

明代时,月饼才正式升级为中秋节的流行吃食,当时的月饼上常绘有嫦娥奔月,让人既可举头赏明月,又可低头赏月饼。坊间也十分流行互赠月饼。既然变成节日里的热门单品,商家自然不能错过赚钱的机会,也因此有了巧立名目的“天价”月饼。

明朝知县沈榜曾在《宛署杂记·民风》中这样记录道:“8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无论当官儿的还寻常百姓家,在八月都要做月饼互相赠送。有的店铺借此机会,制造噱头,一块月饼就要几百钱。

既然中秋节吃月饼是明朝才有的传统,那么宋朝之前的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呢?其实,中秋节在唐代时还不是正式节日呢,不过,赏月拜月之风却很盛行。

唐代李端在《拜新月》中写道:“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这描写的正是唐代女性拜月的情景。女子拜月大都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到了宋代,八月十五才正式成为中秋节。这一节日最早被记载于《梦粱录》中,最早记载月饼的也是它,这是一本描写南宋都城临安市情风物的书。

那么宋人是如何欢度中秋节的呢?当时的皇家会举办“中秋晚会”,住在附近的人半夜都能听见后宫传出的音乐声,“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有钱人家则登高赏月,大摆宴席,酌酒高歌,饮酒作乐到天明,即使是穷人也“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梦粱录》里如此写道: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总结起来,宋人过中秋不醉不欢,不到天明不罢休。难怪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开篇序言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元代开始,中秋节又多了一道 “走月”的风俗。所谓“走月”,就是在中秋月圆之际拜亲访友,馈赠糕点、鲜果等食品。

到了明朝,这互相馈赠的糕点就是月饼了,而鲜果则是西瓜、藕。这一风俗被记录在《酌中志》中:"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加以西瓜、藕,互相馈送。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

这本书是明朝天启年间太监刘若愚在狱中写就的,他还描写了吃不完的月饼该如何处理:“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技法就更娴熟了,种类也逐渐形成了五个系列的京、津、苏、广、潮。

当时月饼上常见月宫、蟾蜍和兔子的纹样,最大的月饼直径竟达二尺。晚清文人富察敦崇认为,京城里最好吃的月饼要属位于前门的致美斋,别家的根本不值得一吃。致美斋是一家老字号饭庄,始创于明末清初,鲁迅和梁实秋常去它家吃饭,梁实秋最爱它家的锅烧鸡和煎馄饨。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介绍了刘方伯月饼与花边月饼的制作方法。

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儿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花边月饼:“明府家制花边月饼,不在山东刘方伯之下。余常以轿迎其女厨来园制造,看用飞面拌生猪油子团百搦,才用枣肉嵌入为馅,裁如碗大,以手搦其四边菱花样。用火盆两个,上下覆而炙之。枣不去皮,取其鲜也;油不先熬,取其生也。含之上口而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其工夫全在搦中,愈多愈妙。”

而在清代食谱《调鼎集》中则多了"水晶月饼"与"素月饼"的制作方法。

水晶月饼制作方法:上白细面十斤,以四斤用熟猪油拌匀。六斤用水,略加脂油拌匀。大、小随意作块,用拌图卷,复捍成饼,加生脂油丁,胡桃仁、橙丝、瓜仁、松仁、洋糖同蒸,加熟干面拌匀作馅,包入饼内,印花上炉烙。分剂时,油面少用,水面多。

素月饼制作方法:先以瓦器贮香油,埋土中一、二日,不用脂油,余法同前。

两者都是酥皮月饼,差别在于前者用了猪油,后者仅用香油。心灵手巧的美食达人们可以参照上述食谱自制清代月饼。

从民族历史到口感外形,让你的月饼击中消费者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