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20:39 作者 :跑腿代办公司 围观 : 次
如何和医生有效交流?在门诊,每个病人就诊时间平均只有5-10分钟,专家门诊也只有15-20分钟,必须使医生在这短短几分钟内获得最大量信息,因此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看病前学会准备,
看病时全面表达!
1准备好你的资料
1. 你的症状:什么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什么频率?
2. 你的健康史:准备一个个人健康笔记,上面列着你既往的健康问题。
3. 个人信息:你是否感觉到有压力,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4. 现在所用的药物:把药瓶带给医生看,或列张单子,包括什么时候服用,服用频率和剂量,有没有服用其他补药。
5. 服药过后有没有副作用:让你感觉不舒服的症状,是否对药物过敏。
6. 所做检查:做过哪些检查,检查单和报告单,在其他医院看病的病史记录
2. 看病时要有礼貌
一定要勇敢、有礼貌地问,有句话叫“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尊重医生,医生也会尊重你。看完病说声别忘了说声谢谢。
3表达病情要全面
要根据准备的资料,详细的表达自己的病情,所有症状情况都要说,比如:肺炎患者,会跟医生说咳嗽、发烧等,但如果同时有腹泻则会认为与肺炎无关而略去不说,实际上肺炎同时有腹泻往往提示一种特殊、重症疾患即军团菌肺炎。不要过多强调一些非特异症状,比如“没劲”、“出汗多”等,这些往往不具备特殊临床意义。
1.就诊时做好记录
就诊时医生说的重要的话应做好记录。检查中的一些数据(血压、血糖、血脂等基本数据)和医生对患者所提出的养生保健、康复护理中的各项指导意见,如药物服用剂量、方法和时间、饮食宜忌、运动健身项目与注意事项等应记好,并严格遵照执行,这对患者能尽快康复意义重大。
2.不迷信高档检查
现在的大医院都引进了大量高档检查设备,检查费用惊人。面对这些设备一些患者过于迷信其作用,而对听诊器、心电图、B超、化验等常规检查所做出的结论持怀疑态度,困而常主动要求做高精尖的各项检查。其实应做什么检查要因病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不但多花冤枉钱,而且其检查结果还可能与初衷背道而驰。
3.多用基本药物,不迷信贵药新
4.现在国家规定的临床基本用药,不但治疗功效肯定、价格合理,而且对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都清楚,因此使用起来不但功效好,也会更安全,所以,应多用常规与基本药物。一些患者常迷信贵药、新药,认为贵药、新药就是好药。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因为药物的贵与贱、新与旧并不与疗效划等号,而往往是因原料较贵或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造成的。特别是新药因研制使用不久,因而对其治疗功效和不良反应还不是十分清楚 ,在世界的用药史上出现的十大药害,都是新药惹的祸。
5.定期进行复查
不管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还是手术之后,一定要遵医嘱加强护理与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加大与减少剂量。此外,要重视定期进行复查,若出现其它不适还应提前复查。
6.提前挂号,普通病不用挂专家号
在去北京三甲医院医院看病必须其他挂号,不然很难挂到号,还有如果是普通病,不用挂专家号。